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 千米.

  =

  2 =140×5

  =350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

  3、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解决生字词;熟读诗文;查找有关 《黄河大合唱》资料;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2、教师:

  查阅有关光未然和《黄河颂》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播放《黄河颂》学生欣赏,谈有关《黄河颂》的知识;

  2、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病情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

  (可用大屏幕投影)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

  (播放音乐配音)

  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过渡)

  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欣赏到雄壮画面,以时代歌手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这是首颂诗,要把握豪迈、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伟大而又坚强。这句话概括了黄河的根本气概,因此在读这句时伟大坚强应重读而且应有停顿。学生配乐,表情朗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带问题读诗文。

  大屏幕投影问题组: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用自己的话概括)

  2、诗人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朗诵词 歌词

  五、研讨与赏析(一)

  教师导学:这首颂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颂黄河是诗人写作主体,可朗诵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六、作业

  1、抄写并识记字词。

  2、背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三。(准备课堂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识记字词。

  2、朗读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歌词部分)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合作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1、歌词部分有一个关健字,起统领全篇的作用,是哪个字?

  2、诗人望到的黄河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结合画面体会)

  3、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黄河,作者联想到什么?你怎么理解的?

  4、想到这些,诗人面对黄河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师小结:这首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人看到黄河引发雄奇瑰丽的想像,他认为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巨人伸出了千万条铁的臂膀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适时启发挖掘文章主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

  三、学生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难度的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学生在交流中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画面之美。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四、体验反思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哪年胜利的吗?1945年,坚强的中国人民彻底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日益昌盛,可是,我们的黄河母亲,她现在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屏幕谈感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据统计:1972~年27年间,黄河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1997年,山东利津站断流13次,累计330天无黄河水入海。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颂》,应激起我们的热情,学习黄河精神,投身到改革开放狂潮中,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浪潮中。

  学生配乐读课文(可一生领读朗诵词,全体学生读歌词)

  五、作业

  1、搜集有关黄河精神。

  2、欣赏《黄河大合唱》。

  3、学唱《黄河颂》。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朗诵词 歌词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

  精神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及2个部首“小字头、门字框”,理解“小小、弯弯、闪闪的、只”等词语。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初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与欣赏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1、3。

  A层: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体会夜空的美景,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及背诵全文。

  B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朗读课文,并且能流利的朗读及背诵全文。

  C层:完成教学目标1-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不破句,不漏字,不加字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1.为什么月儿象小船。

  2.“只”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具:生字卡片(6套),填空板(6套)投影片,磁带(《一闪一闪亮晶晶》《小小的船》)手电筒(6个)

  教时: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6课(出示课题并齐读)小小的船的部分生字词语和带读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出示:1)只(手持字卡)

  见: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整体认读音节)

  儿:这个字怎么读。

  2)里:“里”字的第五笔是什么?(强调先横后竖)

  坐:你是怎么记住的?

  2.创情景:小朋友们的记性真是不错,上节课学的知识都牢牢记住了,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指名C层回答)

  漫天都是小星星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上天去看看?好,老师带你们和小女孩一起上天去旅行。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

  2.请小朋友在组内轻轻地把儿歌读一读,要求做到:

  1)将两个生字的读音读正确。(读一读)(2号做组长)

  2)数一数有几句话,编上号码。

  3)议一议:小小的船儿指什么?

  3.交流:

  1)出示“闪,尖”,请小老师指导读音。(B层)

  闪: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尖:三拼音,介母是i

  连读词儿:闪闪的两头尖(齐读)

  2)指名小组读课文——A层评价,交流:小小的船儿指什么?(C层答)(月儿)

  3)儿歌有几句话?(C层答)请两个小朋友分句读(B层)

  想:每句话各说了什么?(A层)

  第一句话:月儿像小船。

  第二句话:“我”在小船里只看见星星和蓝天。

  三.阅读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儿歌中的小

  小的的船儿是月儿。小女孩乘着月儿看见了星星与蓝天,现在请每组1号组长带领小朋友再读儿歌,然后完成桌上的填空,把答案正确地贴好,看哪组又快又好。

  1.各小组填空,自学。

  2.交流:(B层读一读填写的内容)

  ________的月儿_______的船,

  ________的船儿___________。

  我真在______________船里坐,

  ____看见_________星星_______天。

  我们来做“你问我答”的游戏:(师问——生答)

  怎样的.月儿怎样的船?

  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怎么样的星星,怎么样的天?

  谁也来像老师那样问,请小朋友回答?(生问——生答)(A层)

  3.请每组讨论一下,对所填的词有哪些不理解的?(先小组——全班)

  可能问:1)小小的是什么意思?(B层回答)

  2)弯弯的是什么意思?(实物演示:用弯与弯弯的形状进行比较,引出弯弯是指很弯)

  3)“两头尖”是什么意思?(投影演示削尖的铅笔,直观认识尖,形状是上小下大,两头尖,请小朋友站起来看看座位的形状,引出很弯)

  1)什么叫“闪闪的”?(可提供手电筒,请学生动手操作。(A层做)其他小朋友协助,看看“闪闪的星星是怎样的?

  交流:(C层演示——B层总结:闪闪的就是一亮一暗)

  2)这里为什么要加个“只”(老师有个疑问想请小朋友帮忙来解决,好吗?)

  比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有了“只”以后,说明了什么?(讨论)

  (B层交流:除了星星蓝天外什么也看不见了)

  师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天空太美了,小女孩陶醉在其中了。)(A层回答)

  3)小结;是啊,夜空多美啊!深蓝的天空上闪闪的星星对着我们眨眼睛,小女孩在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我现在想请小朋友为图配音,把天空的美读出来。

  (B、C层尝试读——A层评价——A层范读——B或

  以实物演示,

  C层模仿——全班一起读一读)

  1.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让孙老师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不过孙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教小朋友,为什么会把弯弯的月儿当成小船呢?(B、C层——A层答)

  2.真感谢小朋友,原来是这样,月儿的形状像小船,可以把它当成小船,那么你认为这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A层范说——BC层模仿)

  小结: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说了那么多。我呀要奖励你们,请你们乘着“月儿”听首歌,如果你们也会唱,跟着它一起唱好吗?(跟唱小小的船)(实际为背诵)

  3.小女孩在蓝蓝的天空上看见了星星,1)那么(出示投影)你在蓝蓝的天空上看见什么?(C层回答——B层——A层自由说)

  4.自由找朋友:天上有那样的景色,那么海里呢?(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也做个问问答答的游戏)(出示投影举两句句子)(指明交流2对)

  四.学习部首及字形

  1.这首儿歌里有两个生字,这两个字都有个新部首(出示部首)(轻轻读一读拼音)叫什么?(B层——C层——全班)

  小——写“小字头”要注意什么?(A层)(去钩)

  2.领小朋友很快地学习闪、尖,说说你们是怎么记的?(C层交流)

  3.指导书写:尖先自己在书上描一描,告诉大家写时你发现了什么——写在小黑板上。(B层、A层)(请周围老师指导)

  4.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6课小小的船。又认识了两个部首,掌握了两个生字,还理解了这首儿歌的意思,进行了一次愉快的天际之旅,看见了美丽的夜空。希望小朋友学好了本领长大后,也能到宇宙中探索宇宙的奥秘。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三篇】相关文章:

1.【推荐】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2.【推荐】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4.【推荐】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5.教学设计方案推荐

6.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8.【必备】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9.【热门】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