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项链》_精选读书笔记1900字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意识流自传,作者作为一名美籍华人,一生经历丰富,转化了不同的身份—— 斯坦福哲学系毕业生,全职太太、教师、创业者、文化大使等等。更为重要的转化,是他从一名无神论者,变成了一位信奉耶稣基督的虔诚教徒。作者记录在其一生中的重大转折时,上帝是如何对她进行帮助的心路历程。所谓的珍珠项链的珍珠,象征了对神的信仰,他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合磨难,最终才富有价值,犹如珍珠。而福音在家人朋友之间的传递,则像是珍珠项链一样,把一颗颗的珍珠串了起来。
本书吸引我的点在于,同样作为哲学系毕业的人,我们经受过逻辑训练,并富有怀疑精神,于是在宗教面前往往显得格外挑剔与排斥。然而信仰本质上是无法通过逻辑来证明或者证伪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信仰本身。这也是宗教学的学者和信仰者之间的巨大差别。
米雪对于基督的信任在我看来就是一念之间 —— 对苦难,对罪恶,对救赎,对平静,都做出过思考的作者,终于跨出了迈向神的一步,成为了基督徒。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也并不复杂 —— 面对彷徨、恐惧、后悔、愤怒,等负面情绪,一个人凭自己的能力,可能真的无法找出平息和破局之道。此时如果你相信,有上帝的存在,一切终将会好,只要亲近耶稣基督,就可以得到救赎,那么个人所要肩负的责任和痛苦就会大大减轻。而对应要付出的,则是要受上帝和基督的训诫,做个基督教意义上的好人。
尼采认为,上帝已死,人要做超人,要自己给自己立法,这才是强人的逻辑。然而他却忽略了,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做自己这个概念是很难成立的 —— 一方面难以脱去世俗眼光的约束,被迫追名逐利,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就算成为了一个精神层面上不为世俗所动的人,也可能由于极度的自我为中心而变成一个被社会所厌恶甚至唾弃的人。于是我们经常的看到很多人在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亦或者想要的东西却是如此的俗不可耐。
于是基督教,在这个层面上,是同时解决人的两个巨大问题的方案 —— 一方面他要求人摆脱社会的低级约束,不要担心旁人的评价,而要在乎上帝的评价。同时,上帝的评价本身又设立了一个非常高道德标准的要求,让人可以有所遵循。于是人们开始拥有方向并且充满勇气。
当然,基督教的信仰,并不会让人免于人生的苦难。米雪的一生仍然遭遇了各种低谷,比如孩子的自闭,比如丈夫的投资失败和失业,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各样的矛盾,自己和丈夫之间的种种不和,等等。然而,有了上帝的支持,有了对主的坚定信念,米雪的态度一直都是积极的 —— 虽然也有期盼神通出现解决问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比如期望自己的自闭症儿子可以一瞬间变好,结果却非常失望,没有成功,但他仍然能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并且最终收获了其他有意义的价值。
靠着这样子的信仰,你却改变了自己家庭的样子,获得了长期稳定忠诚的婚姻,她和丈夫依然会有分歧,但更为重要的是她会通过合理的处理方式去弥合这种分歧。他的丈夫也是个很神奇的人,追求米雪的时候可以说是脸皮很厚,结婚后这相当的不负责任,而且还爱赌钱。参军之后的他,带着米雪远赴他乡,此时的他接受了基督教,身上依然还有很多臭毛病,但却因此弥合了军队中的种族歧视问题,得到了上级的极大推荐,后来读了MBA,之后去了高盛,人生逆转。再往后,为了能够更好的服侍神,他选择做一名专职的神职人员,收入大减。但他因此收获了很多其他的意义。后来来到香港后,在了解到不用专职侍奉主也能够做一个好基督徒的真谛后,他又进入了摩根斯坦利做销售,然而他脾气不好,总是顶撞上司,结果在刚刚香港买楼之后被开除了,害的米雪,照顾家庭还得去打工。后来米雪打工顺利,并且自我创业,公司进入正轨后,老公接管成为管理者,做得津津有味,井井有条。二人终于成为了非常优秀的搭档。但还是会有很多的矛盾,比如在香港楼市猛烈攀升之前,她老公毅然决然决定把房子卖了,错过了一大笔财富。然而米雪还是很坚定的和他在一起,并且心平气和接受了这一切。
总之,作者是一个让我非常非常感动的女人,她不管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都保持了极其强大的坚韧。而且在处理家庭问题,处理子女问题上,也有非常强大的耐心。同时,她又能兼顾信仰与科学,一方面充满乐观,另一方面又能实事求是。如此富有智慧的人,实在是令人羡慕。
本书真实记录了作者的心理过程,真实可靠,发人深省。作者一生在不断的前进,成为一个靠近耶稣基督的人,展示了一个,坚持信仰,不断打磨自己成为一颗珍珠的过程—— 信仰可能只需要一瞬间,但坚持却需要一辈子,她的人生各个阶段都会遇到新的问题,信仰上帝并没有让他一帆风顺,但却真的让她百折不挠,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精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