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字源》_读书笔记600字
本人喜好篆刻,个人感觉不错的、各种流派的、保留下来的印治了30多方,就想给自己刻方古玺,但是怎么都刻不好。开始觉得自己有点功底,但书法的功力还是不够,加强了“书”,可是试了几方还是不满意,可能古玺一般都铜铸印或凿印,金石味不重,于是找了些金文、铭文临,但还是不满意,又觉得可能不明白“字”的来历或组合的原因,只能临形,写不出意,正好找书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开始真有点醍醐灌顶的意思,越看越觉得别扭,作者时而严肃的像学者,时而活泼的像段子手,一会儿言之凿凿的否定,一会儿又对自己的考据语焉不详,且文中又有前后不一的现象,想来作者有热情、又真心喜爱文字考据,但学养不够,所以本书呈现出对中华文化的高度钦佩,对字源“面面俱到”,田野调查与典籍考据结合的优点,但也有释义牵强附会,对跨学科的成果重视不够的劣势,不过,这还是本能开脑洞的书。另外,书中最说明作者学养不足的一点是,似乎他针对《说文解字》比较多,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学者们对字源的研究或考据成果颇丰,显然作者没有多加留意,或者有意不提供出处;在阅读《中国考古学》的时候知道,以陶器判断文化(考古学范畴的文化)面貌,但是作者对陶文涉猎不多,所以对误传、讹传,还是有意的变形,作者下的结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