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第十二夜(莎士比亚喜剧系列)》_读书笔记_1200字

《第十二夜(莎士比亚喜剧系列)》_读书笔记1200字

“一对兄妹失踪后又相逢,以及女扮男装的仆人爱上自己的主人,却受主人指派去替他求爱,这是《第十二夜》的情节。”

原来电视剧里女扮男装的桥段在莎翁剧作里也早有珠玉~之前看的《威尼斯商人》里面也有鲍西娅乔装成男律师的情节。


比起莎翁其他剧作,这部作品里面的人物形象实在不够鲜明,能把几个名字超像的主角分清就很厉害了,情节稍显单薄了,没怎么刻画出他们各自的形象来。稍微特别的可能就是薇奥拉了,莎翁笔下“穿裙子的英雄”形象系列中较为著名的一位女性。然而她在剧中最亮点的作用女扮男装及某些机智聪颖话语的发表,仍然是由男性身份、权利或话语赋予(因为都是男装时体现出来的)。

导言里说得很对,

在这部剧的结尾时刻,薇奥拉看起来已经回到了沉默和被动的女性规范之中。

当薇奥拉失去她创造的第二个自己时,这个人物已黯然无光。

情节方面,确实有多条线索交织,虽说本来就是加入了通俗喜剧的因素,会有粗俗滑稽、嬉笑打闹的地方很正常。但是以现在的眼光看来确实太无厘头了,捉弄马伏里奥的情节尤其让人想摊手。马伏里奥最后说要复仇来着,不知道之后有没有复成功。对这个还没有很了解有没有其他的作品与之相关。否则这个复仇的呐喊动机或作用何在呢,看来是我想太多哈哈哈。

几位主角也是爱得莫名其妙,也许是戏剧吧,瞬间心理和动作,不是小说或长篇故事啥的,爱上跟相爱都有个漫长的过程可以被窥视。忽然有点明白为什么看大屏幕的电影如果看到人物相爱总是生疑:这咋的就忽然爱上了?

时间太短了,不可思议,也难以置信。

不过太较真的话,一切都没法看下去了。

文学或艺术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展示的可能就是人物万千的瞬间心理,未必总是漫长的过程。何况世事善变,人也是善变的。

最后是对书名的执着。没错,看完整个戏,硬是没看到有什么跟“十二夜”相关的这部剧作其实是双名,原为《第十二夜或如你所愿》,“如你所愿”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戏剧的结尾,主角们冰释前嫌,各得所爱,皆大欢喜,各随所愿,符合喜剧的设定。

而“第十二夜”,哈哈只能百度了,这还是需要一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滴,又长见识啦:

  • 《第十二夜》得名于西方的传统节日,基督教圣诞假期中的最后一夜为第十二夜,也就是一月六日的主显节(Epiphany)。不过在整个剧本中没有任何与这个节日或圣诞节有关的内容。到了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主显节已经演变成狂欢作乐的日子,所以《第十二夜》的剧名,或许暗示着一个脱离现实的嘉年华世界,任何离奇的事件都不需要合理的解释,所有不合常理的结局也都可以成立。比如故事一开始奥丽维亚就那么坚定地说七年为其父兄守丧而七年不嫁也不见外人,刚见薇奥拉一面就爱上了她。奥西诺在几分钟前还以为薇奥拉是个男仆,却一下子就接受仍穿着男装的她,并决定娶她为妻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