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易中天中华史·第三部:隋唐(4册)》_读书笔记_1100字

《易中天中华史·第三部:隋唐(4册)》_读书笔记1100字

隋炀帝在位十五年几乎年年都在折腾,他不惜东都和运河双管齐下,结果是为民族建立了千秋伟业,为自己留下了万古骂名。
隋唐尽可能地实现了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平衡。这是既不同于两汉,也不同于魏晋南北朝的新政治。
新政治当然要有新官僚,新的官员选拔制度也必将诞生,它就是科举,通过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来选拔官员,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可谓开现代公务员制度之先河。
隋唐却既不是作为少数民族渗透到华夏,也不是作为征服者而入主中原。他们的统治者是混血儿,却又以华夏正宗自居。大唐天子更是兼具双重身份,对内是唐皇帝,对外是天可汗,对周边民族的态度则既开放又兼容。
这就恐怕只能叫混血王朝
此后的世界,便是拜占庭、阿拉伯和隋唐帝国叱咤风云的舞台。当然,三大帝国命运各异。一个半世纪后,大唐达到鼎盛然后衰退,阿拉伯扩张至极面临分裂,拜占庭则跌入低谷准备复兴。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创造了影响世界的文明,而且这文明还都与宗教有关。
麦地那乌玛,哈里发国家,伍麦叶帝国,阿巴斯王朝,阿拉伯人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完了自己的路。中国的隋唐之际,却是世界宗教的时代。禅宗应运而生。
要维护天下一统,就必须消灭贵族领主;要保证皇权至上,就必须消灭士族地主。汉唐两代,肩负的就是这种使命。
科举保证了国家的稳定,禅宗保证了心态的平衡。从此,中国人的目光便不再停留在外部世界,而更多地投向了内在心灵。这是中唐到两宋的基本调性。
从阿拉伯人建立世界大帝国,日耳曼蛮族成为欧洲新主人,直到成吉思汗的蒙古旋风横扫欧亚大陆,奥斯曼土耳其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主宰,拜占庭作为千年帝国落下帷幕。
这就是文明的走向。
中华文明一方面与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另方面则按照自身的趋势走向巅峰。灿烂辉煌的唐宋,是世界文明圈的时代。
武则天活跃于政坛的半个世纪,正是从治世(贞观)通往盛世(开元)的桥梁。
武则天是大唐王朝的掘墓人,更是它的守陵人甚至建设者。开明的态度和开放的政策,造就了文学艺术的生机勃勃和百花齐放。丝绸之路则不但让长安胡商云集,也把这座城市变成国际化大舞台。唐诗就这样成为唐史。
君明臣贤则治,开元盛世是证明。君昏臣奸则败,安史之乱是证明也是大唐的分界点。
粟特人安禄山造反,高丽人高仙芝被杀,突厥人哥舒翰投降,契丹人李光弼平叛,最后在帝国的伤口上撒盐的则是铁勒人仆固怀恩。
中华帝国丧失了对塔里木和准噶尔的控制,时间竟长达千年之久。
怛罗斯变成了东方滑铁卢。
大唐灭亡,长安将永远不再成为帝都。代之而起的是新的城市,也将是几乎全新的文明。
五代十国开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