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代价论》_精选读书笔记_2200字

《代价论》_精选读书笔记2200字

让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现代人追求男女平等,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以前男权占据这么大的比重?在早期的人类历史中,暴力占据支配的地位,男子更有力量,因此占据了统治权。事情就是这样简单。

现代社会存在一个问题,所谓的“大龄剩女”困境。女孩子们错过了最佳婚恋年纪,能顶得住这种压力的,基本上在工作、学习方面都有自己的所长。如果在明知道男性没有自己优秀的前提下,为什么还要结婚呢?这跟婚姻本质的契约是不符的。

在郑也夫《代价论》中也提到,中国实践“同工同酬”的平均主义原则时期,这样的社会福利帮助妇女补足了她与男子的工资差额,从而会导致婚姻制度的解体——父亲在家庭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和所处的权威地位受到了破坏。

男女平等,瓦解了男权社会的高效稳定,家庭中的分工不再清晰,但也在追求女性个人价值上面取得了更高的意义。也许这就是社会学意义的代价。

古代的中国社会建立了最完备的父权制,也有专横的性别规范,那时候的夫妻不会像今天中国夫妻在家庭事务的分工合作中这样冲突、惶惑、无所适从。——郑也夫《代价论》

社会行为中的任何决策、发展都是有代价的,郑也夫《代价论》中除了“男女平等之困惑“,也谈到了“合作与团体生活“、“经济平等之妄想”、“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分工与专业化”等思辨。阅读本书,可以让你提高视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郑也夫是中国开放后第一批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界。1950年生人,文革期间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八五二农场务农超过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名社会学家,著有《吾国教育病理》、《科场现形记》等。王小波在《代价论》出版后发来了批评,在针对乌托邦的章节,他与郑也夫的立场都是反对的,但不同意郑提到的乌托邦的好处。

本书作了比较充分的文献准备,文本亦好。更重要的是所论的问题都经过了一番思考,这在现今的学界颇为难得,所以应该算本好书。好书需要批评,这才算正常的学术生活,坏书需要炒作,这才能骗到老百姓的钱。……(本书)中,最让我不满意的是论及乌托邦的一章。……乌托邦的弊端在于它是种极端的管束主义,这种管束常常要了人的命。——王小波

霍斯曼在《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中定义了社会学中的“代价”:“为获得某种报偿而受到惩罚或放弃掉的另一收益”。

而郑也夫《代价论》旨在从一般意义上去探讨代价的理论:在社会行为中是否对应的完美方案?如果没有,该如何估价社会行为中难以避免的种种代价?

01

三人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最简群体结构

/ 合作与团队生活 /

当两匹马拉车的时候,每匹马只能使出百分之九十几的力量,因为套绳与车的连接点上形成了一个夹角,一部分力内耗了。但为了拉动一定体量的货物,很多时候见到的往往是三套车,很少使用一匹马。为了完成合作的工作,内耗就是有意义的代价。

对于人类来说,三人团体是达到少数服从多数这一原则最简单的群体结构,带来了群体对个人的压力,显示出了一切社会中自由与约束、自主与服从的辩证关系。

在人数不超过8个人的会议上,每个人都可以既是倾听者又是发言者。但超过这个数字的时候,有些人就很难发言,变成了演说者和听众局面。

当合作具有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形成城市,城市很可能会成为天才的孕育基地,因为它会成为优秀者、不同者的交际场,构成一个精彩的舞台。

02

别瞧不起你爸妈说的“关系”,它竟然等同货币

/ 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 /

关系学在社会学术语中被称为“特殊主义“的行为标准,而与之对立的货币、分数为代表的行为标准则被称为“普遍主义”。区别在于建立于人们之间的依赖是否取决于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合算的,通过特殊主义的、熟人间面对面的“交易”得到了便利和好处。而这种个体的“理性”加在一起,却构成了团体行为的“非理性”。没有一个普遍的一般媒介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找熟人,社会交换受阻,流通不畅,“成本”激增。

03

平等只是从一种不平等变成另一种不平等

/ 经济平等之妄想 /

平等意味着公平吗?结局平等否认了人与人天赋的差异,忽略了竞争权利的平等与公正。起点平等和结局平等都是扼杀了人的创造力的,机会平等虽然也有不足,但相较之下较为公正。

不论从任何意义来讲,平等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只能在几种不平等中选择:一种是特权身份带来的不平等;另一种是具有完备规则的市场竞争带来的不平等。

04

分工细化让我们变得更加专业还是更加愚蠢

/ 分工与专业化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某种智力上和身体上的畸形化,甚至同整个社会的分工也是分不开的。对劳动的分割就是对民众的谋杀。

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说,工业文明中的分工是劳动贫民必然陷入的境地。然而当代社会的每一个分支作业都日益精深。普通民众的工作就是拧螺丝钉,社会培养专才而非通才,步入社会后需要工作几十年,现代人甚至不怎么阅读、学习,娱乐至死,专家型社会更注重社会效率,而扼杀了人的进取精神。当你在办公室里做着白领的时候,你也只是某个领域的专才,与工业文明中的劳动贫民并无区分,生活呆板、单调。

一个社会应该有更多的博学多识、通才且有专长的人,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

在郑也夫《代价论》中,代价是权衡了利弊之后,两害取其轻所提出的一些思辨。针对社会学的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是终极方案呢?郑认为“中庸”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极致精神,在这里的“中庸”更多地是指的一种和谐,就像是著名的拉弗曲线,存在一个极致的平衡点,代价也就是在动态的抉择中所做出的一种平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