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曲》_读书笔记700字
如果布罗茨基还可以提出抗议:他希望被看作诗人,而不是制度的牺牲品。阿赫玛托娃就拥有更多这样的权力,可是她却选择了默默忍受一切,全部,她接受了命运给予她的全部磨难……
“我的沉默在音乐中,在歌声里,
在某一位龌龊的爱情当中,
在分别时,在书籍里……
在世界上最不为人所知的
东西里……”
她只不过是个纯真的少女,憧憬爱情和诗歌,但残酷的时代改变了她。
“严酷的时代改变了我,
如同改变了一条河。
更换了我的生命。让生活流入另—条河道,
从另一条河旁流过,
于是我连自己的两岸也不认识了。”
“我将躺在并非我的墓中,真遗憾。”
她的文风变了,声音也变了。再也不可能退回到最初的写法上去。是好,是坏,却不能由她自己来判断……
正如艾略特写下的那句诗:“ln my beginning is my end.”在那个特殊时代的俄罗斯,茨维塔耶娃、阿赫玛托娃和布罗茨基(也许还有其他更多诗人和作家)虽各有各的不幸和挣扎,但也正是他们造就了那个时代的俄罗斯诗歌和文学。
PS:
1、这本高莽翻译的比上一本(伊沙,老G)好一些,对比同一首《安魂曲》就显而易见。
2、读第二部分战争组诗时有种读另外一个诗人诗作的感觉,尤其是“战争风云”这组诗,仿佛看到了茨维塔耶娃的身影。
3、读了这本诗集各种附录对阿赫玛托娃多了更多方面的了解,虽然时代残暴的对待了她,但就诗歌本身而言,依然并不能归入自己较为喜爱的范围,依然觉得她并没有惊才绝艳的才情,她有的依然是自小接受的诗歌训练和写诗的坚持,以及她接纳时代和苦难的无限耐力……
4、另,关于阿赫玛托娃以不同时期的短诗重新排列组合起来的长诗,虽然方式新颖独特,但目前仍不太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