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反僵化:企业转型升级新路径》_读书笔记_1100字

《反僵化:企业转型升级新路径》_读书笔记1100字

讲的是什么不重要,是谁讲的才重要,人微言轻就是这个道理,即使一个小人物怀揣真理,也很难被别人认可。这种现象貌似很荒唐,但事实上很合理,因为人的认知模式就决定了一个人往往因信任一个人而接受他的观念,反过来就不会那么容易,尤其当事情复杂的时候更是如此。同样,说的是什么也不是重要的,说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才重要。如果这些观念、结论仅仅来自于对案例的总结归纳,那么说服力显然不足,因为这些结论很有可能出于观察者的主观推断和断章取义,而且一旦作者过早的形成一些结论之后,往往还会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剪辑和调试,使它们更符合结论。反之,如果这些观念、结论来自于一些可靠的根据,这些根据本身具有可验证、可再现的属性,且从根据到结论的推导又严格符合逻辑要求的话,这些结论就会更有说服力,更令人信服。

作为一本管理书籍,作者没有提出心理的管理洞见,提出的关于破解企业僵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7条建议从内容上来看相当寻常而普通,在汗牛充栋的其他管理书籍里边随处都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述。但是这本书真正有特色的地方不在内容,而在内容的表现形式,结论的获得方式。其他管理书籍的一般套路基本是源自哈佛的案例模式,先说一个标题,然后下面罗列一堆半真半假的案例,而且这些案例都经过了合理化的修改,以便看起来对前面提出的结论更加支持。从本质上来讲,这种从案例的特殊性中归纳一般性的模式存在很大逻辑问题,即结论不一定成立,但是作者往往回避这个问题,给读者制造一个假象,让这个不一定成立的逻辑伪装成显然成立。而本书一改传统管理书籍的陋习,从行为经济学、脑神经科学、心理学等领域吸取营养,选取经过科学实验实证的靠谱结论,通过分析人类认知中存在的锚定效应、可得效应和定型效应,以及框架偏差、乐观偏差、风险厌恶偏差和保持现状偏差,分析企业僵化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和机制,并按照这些认知规律提出了愿景、战略、团队、自主、执行、能力、文化等七个方面的管理建议。这些管理建议本身是老生常谈,但是第一次有了有力的根据,在这里真正成了有根之木、有源之水。而这一点就是本书的最大价值,结论是明确的,前提是可靠的,逻辑是严密的,所以读者不会再遇到读其他管理书籍经常会碰到的,为那些来自于管理案例,同时又似是而非结论和观点踌蹴的问题。

尽管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可靠性要高很多,但是并不意味着读者可以坚信结论的正确性,因为这种模式下结论的质量深受前提根据的影响,如果学科理论出现了大的变动,作为下游的结论也就不那么可靠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最好的态度是我们知道这种方式更科学,但它也不是终点。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