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中英双语版)》_精选读书笔记2500字
通过本书,终于明白QE是怎么一回事儿了。全书主要对比了上个世纪大萧条和本世纪初的金融危机的形成,以及美联储的应对措施及后续影响,解释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出台和运行机制。因为是上课的讲稿整理翻译而成,所以结构清晰,行文流畅,没有堆砌理论知识,让金融小白也能看得明白。
以下书摘:
1.在货币政策方面,伯南克主张设定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并清晰地向公众传达政策目标和计划行为,以引导市场通胀预期,推动美联储提高政策的可信度。
2.他认为总需求下降是“大萧条”爆发的决定因素,而总需求下降由货币和金融两方面因素导致:货币因素是指当时存在缺陷和管理不善的金本位制所带来的全球性的货币供给紧缩;金融因素则是指银行业恐慌和银行倒闭潮堵塞了正常的信贷流动渠道,从而加剧了经济崩溃。
3.伯南克指出美联储有两大使命:其一是维持金融稳定,即保证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缓解甚至阻止金融危机或金融恐慌;其二是维持经济稳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维持低通胀。美联储可以分别运用最后贷款人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来践行上述两大使命。
4.与2001年的股市暴跌相比,2006年房价下跌所导致的账面价值缩水量与其相当,为何此次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更为严重?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房价下跌只是个导火索,关键是金融体系的诸多漏洞导致了火势的迅速蔓延。
5.中央银行并不是普通的银行,它实际上是个政府机构,处于一个国家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是非常重要的机构,它引导了现代货币及金融体系的发展,并在经济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6.央行的两个职能进行一些探讨。第一个职能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即追求经济稳定增长,避免大幅波动(如衰退等),并维持稳定的低通胀,这是中央银行的经济稳定职能。另外一个职能,也是这一系列讲座会重点探讨的一个功能,就是金融稳定职能。中央银行要尽可能地保证金融系统的正常运作,尤其是要尽可能防止金融恐慌,避免发生金融危机。
7.无论是有利还是不利的政策,都会通过固定汇率制,从一个国家传导至另一个国家,剥夺一国独立管理其本国货币政策的权力。
8.1913年,在所有研究全部完成以后,国会终于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奠定了美联储成立的基础。
9.《联邦储备法案》规定,新成立的美联储有两项任务:一是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努力缓解银行体系每隔几年就要经历的恐慌;二是管理金本位制,取消金本位制对币值的严格限定,避免利率和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大幅波动。
10.资产价格泡沫十分危险,也想尽可能地化解这些泡沫。但若要通过金融监管途径来解决,那就应该采用更具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而不仅仅是提高利率水平这种带有普遍杀伤力的方法。
11.美联储若要应对当时的股市投机,应首先从银行贷款、金融监管和交易所运行这几个方面着手。
12.倡导回归金本位制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取缔了央行的自由裁量权,它不允许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去应对繁荣或者萧条,同时金本位制的倡导者认为最好不要把这项灵活处理权赋予中央银行。
13. 在发生金融恐慌时,中央银行应遵循白芝浩原则,即央行应当在惩罚性利率的基础上,允许自由放贷给有优质抵押品的金融机构,同时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贷款来防止或减少恐慌以及对金融系统和整体经济的损害。
14.于1951年签署了《美联储—财政部协议》,这一协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为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承认,美联储应被允许独立运行。
15.沃尔克于1987年离任,艾伦·格林斯潘继任美联储主席。从1987年到2006年,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共干了将近19年。格林斯潘的重要成就之一是他在大部分任期内保持了美国整体的经济稳定。
16.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永远的此消彼长:想永远通过保持稍高水平的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率是不可能的。这是事实。
17.房地产泡沫或抬高房价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费者心理造成的。
18.私人部门。许多人借债过多,杠杆过度。他们这样做很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大缓和”时期的影响。在经历了20年的经济繁荣和金融稳定后,人们过于自信,愿意举借更多的债务,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盈利空间不大、资产价值又缩水的时候,就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私人部门的第二个重要问题在于,近年来金融交易日益复杂化,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监控、计量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却没能跟上步伐。也就是说,投入到风险管理的信息技术和资源不足以帮助人们充分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19.美联储在监管过程中也犯过错,举两个例子,一是在监管银行和银行持股公司时,对风险的计量做得不够。二是在消费者保护上做得不够好。美联储应当向住房抵押贷款人提供一些保护,如果当初保护得当,那么至少可以减少一部分房地产泡沫后期的贷款违约。
20.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房价都经历了暴涨暴跌,而且与其货币政策并没有紧密的联系。“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房地产泡沫”这一说法不太合理。整个国家所能找到的与房价上涨关系最紧密的就是资金流。
21.金融危机和恐慌往往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往往都是低流动性资产(如长期贷款),而负债端都是高流动性的短期负债(如储蓄存款)。
在金融恐慌时期,中央银行应该根据“白芝浩原则”进行自由放贷,以避免银行挤兑,从而稳定金融体系。其次,在20世纪30年代,美联储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避免通货紧缩和货币供给收缩,因此第二个教训就是,要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来避免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22.一个体系中若有一些企业“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那么这个体系一定存在某些根本性缺陷。
23.货币政策是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执行的,该委员会每年在华盛顿召开8次例会。在危机期间,偶尔也会召开视频会议。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由19名委员组成,其中包括:7名理事会成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12名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由当地储备银行董事会提名、华盛顿的理事会批准。因而,每次会议都由19名委员参加,所有人都参与货币政策的讨论。
在任何一次会议上,只有12名委员能够投票。7名理事会成员每次会议都可以投票,即拥有永久投票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也有永久投票权,该传统自体制设立之初便存在,而且符合纽约作为美国金融中心的事实。至于另外4票,则根据轮换制度确定:每年,其余的11名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中的4位具有投票权,下一年另外4位投票,以此类推。因而,每次会议或者每次货币政策的决策都有12人投票,但是整个小组都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