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中册)》_读书笔记800字
这是我在微信读书读完的第108本书,用了7小时37分钟。
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读完上卷之后也写了书评,读中卷,有几点最大的感受。
第一,在讲起义领袖的时候,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结合的更加紧密了。“红军不是石达开”,在同样的战略形势下,毛泽东率领的红军部队发出了如此之呐喊,让人热泪盈眶!
第二,上卷主要是讲高高在上的帝王,而中卷的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接近现实,比如唐太宗的大臣马周,从一介草民而平步卿相,让人心向神往,却因年轻时酗酒而英年早逝。
第三,关于王安石变法,毛主席和作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历朝历代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都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是因为地方保守势力的阻挠,有的认为是王安石的新法,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有的民间作品甚至认为王安石本身就是一代奸相,但是,作者从内到外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非常值得引以为鉴。
第四,在关于君子和小人之争的问题上,作者有一个一整段的小小的论述,可谓入木三分:在中国历史上,那些奸险狡诈、蔑视道德法则的小人,春风得意者居多,而那些信守道德规范、抱有济世情怀的君子,却往往碰壁失意。小人,虽无一技之长,但因其寡廉鲜耻,不择手段,凭着耍弄诡计,投机钻营,讨好帝王,便能飞黄腾达,而君子讲究操守,保持气节,稍有不慎,便会身陷绝地,而且往往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遭遇厄运,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可说是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吏治的一大特色。然而,作为当权者,如何鉴别自己的部下是君子还是小人?恐怕这是一门很深很大的学问。并且最关键的是,君子和小人也可能是互相转化的,生存的土壤好了,一些小人可能变成君子生存的土壤坏了一些,君子也不得不去当小人。
毛主席读史,从来不人云亦云,对不同的人物,总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这些观点中难免的会有借鉴前人的地方,但是更大的意义是对后人的启迪。
作者收集了那么多史料,又把历史和伟人不同时期的史料结合起来对比,真是用了大功夫。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