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表读懂中国史》_精选读书笔记8000字
本书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历史进行梳理,脉络比较清晰,但是最大的遗憾是缺少对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逻辑推演的分析,需要大量的线下辅助阅读。
- [ ] 华夏文明简史:
350万年前:东非的阿法南猿是人类的始祖,后扩散到世界各地。
170万年前:进入旧石器时代,开始直立行走。
5万年前:我国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1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下流域出现华夏古文明,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存续约470年,定都安邑(山西夏县)。
出现第一个世袭王朝——夏。夏的出现,源于大禹治水。黄河流域周边部族常年为水患困扰,四大部族组成治水联盟,进行整体水系治理。四大部族首领:禹(姒姓)、契(子姓)、稷(姬姓)、皋陶和伯益父子(嬴姓),分别是后世夏、商、周、秦四朝的先祖。
大禹治水成功后,建立了领导威望,打压其他三个部族并取代舜帝成为华夏帝王,定都安邑(山西夏县)。后禹又一反部族公推的传统,将王位传给儿子启,由此第一个以血统传承权利的朝代建立了。
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存续约550年,定都殷(河南安阳)。
商汤灭夏后桀。商都由于天灾频繁迁徙,最终定都殷(河南安阳),殷墟就指的是商都的遗址。
在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使商成为第一个出现同时期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工商业发达,还建立了初步的社会管理制度,制最早的成文法《汤刑》(负面清单)。商人习惯饮酒作乐,女性地位相对前后朝代都较高。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存续约270年,定都镐京(西安)。
周武王在姜子牙和周公旦协助下灭商纣王。西周定都镐京(西安),主要定居在陕西关中盆地,土壤肥沃适宜农耕,地形易守难攻。西周建立了礼乐制度,对人的行为准则进行规范(正面清单)。
周幽王为褒姒废太子事件引犬戎入京,双方激战,周幽王被刺杀后,原太子宜臼(周平王)为摆脱犬戎迁都洛阳,开启东周。
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存续550年=春秋317年+战国232年,定都洛阳。
东周迁都洛阳之后,实力大不如前,引起诸侯争霸,这一时期也称春秋战国。春秋与战国以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作为分水岭,形成齐楚秦燕赵魏韩的七国格局,东周空有共主名义而没有实权。
政治上各国不断实行改革和变法,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农业上牛耕和铁质工具的普及使生产力大大提升。
管仲(齐桓公)、孔子、孙武(吴王阖闾&孙子兵法)、李悝(魏文侯)、吴起(魏文侯、楚悼王)、孙膑(齐威王)、商鞅(秦孝公)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其中秦孝公和卫鞅配合完成的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暴增,超越其余六国,最终一统江山。
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存续15年,定都咸阳(西安西)。
秦王政一统华夏,定都咸阳(西安西),废封建设郡县,大兴基建(长城、阿旁宫),统一交通和水利设施的规划建设,统一的货币、度量单位、文字(小篆、隶书)。大型基建和军事力量征用大多数青壮年,造成农事凋敝税收减少。
秦王政前210年病逝后,秦二世胡亥听信奸臣赵高,篡改遗诏夺位,政治上大清洗造成政治结构崩坏,经济上苛政重稅引起百姓公愤;加上统一六国时间较短,根基不稳,复辟势力不断抬头,反叛军兴起反秦浪潮。秦人历经37代君王近700年的基业,最终被胡亥赵高在3年内败光。
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存续210年,定都长安(西安)。
汉高祖刘邦在萧何和张良协助下与项羽4年楚汉之争,将项羽战败于垓下(安徽灵璧,楚都徐州南),于前202年正式建立西汉,定都长安(西安)。
刘邦死后,吕雉独揽大权15年,后被刘氏一族重夺政权,呈现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西汉强盛,领土扩张,卫青+霍去病为抗击匈奴立下汗马功劳;司马迁完成《史记》;张骞出塞开启丝绸之路,贸易发达。
汉承秦制,依法治国,但汉武帝去世后逐渐衰落。西汉末年被外戚王莽篡权,朝政腐败,改革失利后被推翻政权。
东汉:8-220年,存续212年,迁都洛阳。
地方王室汉世祖刘秀(刘邦九世孙)重夺政权,迁都洛阳,建立东汉。
东汉时期,班超平定西域,再次扩大国土疆域;科技文明大发展,蔡伦发明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
东汉末年朝政被宦官和外戚轮流把持,军事重臣董卓祸乱朝纲引爆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后呈现地方割据的局势,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
三国&魏:220-265年,存续45年。
220年,曹操卒,曹丕推翻汉献帝,称帝建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汉,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吴,定都南京。
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掌握魏实权。
263年,魏灭蜀。
265年,司马炎称帝建晋,魏灭。
280年,灭吴。
三国时期军阀混战,大约2000万人死于战乱。
两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 :265-420年,存续155年=西晋51年+东晋104年,西晋定都洛阳,东晋定都建康(南京)。
※西晋:265-316年,存续51年。265年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推翻魏,称帝建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灭吴,重新一统天下。然而由于西晋时期郡县制又改回分封制,中央统治力渐微,政治斗争不断,国力不断衰竭。
※东晋&五胡十六国:316-420年,存续104年。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消灭,丢失北方国土后南迁,东晋定都建康(南京)。北方陷入各族混战,史称五胡十六国,而东晋朝廷对北伐持消极态度,偏安一隅。东晋由世家垄断政权,内斗不断,九品中正制断绝了寒门子弟的升迁机会,社会矛盾尖锐。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迅速发展,以王羲之和王献之为代表,还有竹林七贤、谢安和谢玄(淝水之战)等魏晋名士。
南北朝:420-589年,存续169年,南朝定都建康(南京)。
南朝:宋武帝刘裕(大军阀)逼迫东晋司马德文让位,建立刘宋,定都建康(南京),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在位时是南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南朝统治阶级内斗残酷,朝代更迭太快,历经宋(刘姓)、齐(萧姓)、梁(萧姓)、陈(陈姓)四朝,军事实力逐渐衰弱。但南朝相对北朝局势安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科学家祖冲之是南朝最杰出人物之一。
北朝:拓跋氏在北方建立北魏,并于439年一统北方,都城为平城(山西大同) ,后迁都洛阳,倾向汉化。534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0年高洋代东魏自立北齐,定都邺(河北邯郸),557年宇文觉代西魏自立北周,定都长安。577年北周灭北齐,一统北方,后于581年又被隋灭。
隋:581-618年,存续37年,定都大兴城(西安)。
隋文帝杨坚逼迫北周静帝让位 ,581年取代北周建立隋,定都大兴城(西安),589年灭南朝陈,自西晋灭亡后重新统一中国。
※隋文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重新统一货币;推行科举制,缓解阶级矛盾;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经济发达社会稳定。※隋炀帝杨广:虽然下令开凿隋朝大运河,成为后世经济交通大动脉,但其好大喜功,频繁征战,穷奢极欲,造成多方起义天下大乱,最终覆灭。
唐:618-907年,存续289年,定都长安,东都洛阳。
※唐高祖李渊:618-626年在位,在位8年。作为关陇贵族集团代表,先取关中宝地,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承隋制,沿用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实施均田制,发扬科举制,科技发明有雕版印刷术、火药。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626-649年在位,28岁继位,在位23年。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李靖和薛仁贵大破突厥清除边患,领土疆域空前扩大,最高达1251万平方公里;推行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和蕃;宗教自由,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玄奘西行求佛,十八年后回长安,《大唐西域记》成。
※武则天(李世民儿子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周时期:690-705年在位,66岁称帝,在位15年。改国号周,定都神都(洛阳),史称武周。任人唯才,广开言路,严惩贪吏,轻徭薄赋,鼓励农事,社会经济稳定。
※唐玄宗李隆基(李治的孙子)开元之治:712-756年在位,27岁登基,在位34年。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后期贪图享乐,爆发安史之乱,国力由盛转衰。盛唐时期,有李白、王昌龄、岑参、高适等大诗人;有书圣张旭、颜真卿、画圣吴道子、剑圣裴旻,名将郭子仪。
唐朝末期,宦官祸乱朝纲+牛李党争+藩镇割据,中央空虚,大权旁落,最终大将朱温篡国。
五代十国:907-979年,存续72年,五代定都汴州(河南开封)。
※五代:河北军阀朱温篡权夺位,建立后梁,定都东都东京(河南开封)。后被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消灭,建立后唐。李克用的后辈和下属(沙坨武装集团)建立了后四代。中原正统王朝经历五代:后梁(朱姓)、后唐(李姓)、后晋(石姓)、后汉(刘姓)、后周(郭姓),均定都在开封,名字稍有不同,东京、汴梁、汴州。
※中原地区周边有十国: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
※辽: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北方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内蒙古赤峰市),开创一个强盛的草原名族。燕云十六州是后晋为了引入契丹势力消灭后唐而作为筹码送给辽的。
五代十国是历史上最混乱黑暗的时期之一,连年战乱,社会动荡,经济文化倒退。
宋:北宋&辽&西夏→南宋&金&西夏:960-1273年,存续313年=北宋167年+南宋146年,北宋定都汴京(河南开封),南宋定都建业(南京)。
※北宋:960-1127年,存续167年。后周大将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汴京(河南开封)。北宋统一了五代十国的疆域,结束了中国核心区域的分裂。
为了防止重现军阀割据的局面,北宋重文抑武,始终没有出现严重的宦官当权和藩镇割据局面,经济、文化、科技都高度繁荣。涌现晏殊、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等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有活字印刷术和瓷器等发明。
由于北宋实行高薪养廉政策,在商贸发达的背景下,官场贪污腐化现象严重,末期开始盘剥民众,爆发多次起义,其中包含宋江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北宋在与金联合抗辽后,暴露了内部的虚弱,于1127年靖康年间被金攻陷东京开封府,失去北方领土,北宋灭,史称靖康之耻。
※辽:916-1125年,存续209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一统契丹各部族称汗,契丹国后改称辽,定都上京(内蒙古赤峰市)。辽领土扩张迅速,对北宋威胁很大,后签订澶渊之盟保持百年和平。1125年,被金灭。
※西夏:1038-1227年,存续189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甘肃宁夏一带称帝,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宁夏银川)。李元昊文韬武略、极赋政治和军事才能,领导西夏四战大胜北宋,在西北形成与辽、宋抗衡的势力。直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铁木真领导的蒙古国消灭。
※金:1115-1234年,存续119年。东北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10年后消灭辽和北宋,攻陷北宋后,定都汴京(河南开封)。金意图消灭南宋的计划被岳飞等名将破灭,于1141年与南宋议和。同时因未确立嫡长制而内斗血腥残酷,核心统治力量迅速衰落。北部受蒙古族威胁大,蒙金战争持续24年,最终于1234年被元太宗窝阔台(铁木真儿子)率领的蒙古国消灭。
※南宋:1127-1273年,存续146年。1127年北宋被金消灭,宋高祖赵构带领宗室南迁至淮河南,建立南宋,定都建业(南京)。
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击退了金的灭国计划,然而宋高祖担心岳飞功高震祖,听信秦桧将岳飞召回废军权,1142年岳飞在风波亭被处死。1141年通过绍兴和议与金谈和,称臣纳贡。
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外贸发达,泉州作为国际第一大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作为儒学集大成者,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南宋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军事实力不断衰弱。在联合蒙古国消灭金后,于1273年被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孙子)率领的蒙古国消灭。
元:1271-1368年,存续97年,定都大都(北京)。
※蒙古国:1206年,南宋时期,蒙古族可汗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为蒙古国创建了灵活高效的政治和军事体制,领土疆域扩大至东欧,蒙古文字也是他在任期间推出的。
成吉思汗及子孙先后消灭了西夏、金和南宋。由于蒙古族以游牧生活为主,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在扩张过程中往往通过劫掠方式获取财富,给其他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为西方带去了造纸术、印刷术等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些都促进了西欧近代文明萌芽的产生。
※元: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孙子)1271年改蒙古国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北京)。消灭西夏、金和南宋后,1279年统一中国,结束了唐末之后的分裂局面。
蒙古帝国成为世界上领土最广袤的国家,其国土范围西到中欧,东到朝鲜,南到印度,北到俄罗斯。由于地域辽阔,采用高度自治的行省制度来管理地方。
第一次建立银本位制度,发行纸币作为流通货币,但是到了元末还是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元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通过民族压迫政策进行统治,社会矛盾尖锐,元末天下大乱出现宗教形式的起义浪潮,如明教、白莲教、红巾军等,将元统治推翻。
明:1368-1644年,存续276年,定都应天府(南京),迁都顺天府(北京)。
红巾军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定都应天府(南京),后明成祖朱棣迁都顺天府(北京),南京作为陪都。
※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之治:1368-1398年在位,40岁称帝,在位30年。废丞相制,加强中央集权,但分封诸王为靖难之役埋下隐患。勤政廉政,严惩贪官,鼓励农事,轻徭薄赋。但是由于政府钦定八股文,造成科举制走入困局,丧失选拔人才的作用。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盛世:1402-1424年在位,42岁登基,在位22年。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侄子朱允炆(建文帝)的皇权,后进行残酷的政治大清洗并成功削藩。励精图治,提拔文人,经济繁荣,多次派郑和下西洋,稳定沿海局势,传播中华文明。《永乐大典》是古代最齐全的百科全书。但是设立东厂、启用宦官干政均为后世埋下隐患。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由盛转衰:1572-1620年在位,10岁继位,在位48年。头十年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主持下,通过一条鞭法改革,以及重用戚继光消除边患,开创了万历新政,政治清明。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嫉恨恩师独揽大权,进行政治清算,后20年不理朝政,使明朝逐渐衰亡。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皇帝)的悲剧结局:1627-1644年在位,16岁继位,在位17年。尽管崇祯皇帝在位后勤于政事,铲除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但是东林党和阉党的党派斗争由来已久,朝廷无人可用,政治较混乱。内部天灾不断,农民起义兴起。外部受女真族持续侵扰,崇祯还因为疑心重错杀大将袁崇焕。1644年李自成闯入北京推翻明政权,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而亡。
清:1644-1911年,存续267年,定都北京。
※后金:1616年女真族首领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东北建立大金,努尔哈赤在攻打明朝北部边境时,被袁崇焕炮击而亡。
※大清:清太宗皇太极(崇德皇帝)继位后,1635年征服蒙古,1636年在盛京(辽宁沈阳)称帝,国号大清,改女真族为满洲族。
※入关:1644年清军联合吴三桂击败李自成入关,摄政王多尔衮+顺治皇帝迁都北京。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1643-1661年在位,6岁继位,在位18年。前7年由叔父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后勤勉治国,但受宠妃董鄂妃去世打击过大,24岁英年早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1661-1722年在位,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明郑政权,抵制沙俄侵略,稳定西藏,维护了多民族的统一;但末期疲于朝政,官场贪腐现象较重。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1722-1735年在位,44岁继位,在位13年。设立军机处,强化专权,减轻税负,整顿财政,对西南少数民族改土归流,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但是执政过严,政治气氛紧张,文字狱也是雍正时期兴起的。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1735-1796年在位,25岁登基,实际统治63年。改善西藏管理制度,平定边疆叛乱并将新疆纳入版图,奠定中国近代版图;实行仁政,农业和工商业空前发展,人口激增,国库充盈;文化事业发达,纪昀牵头编成《四库全书》,京剧也由此而生;但中年后好大喜功,宠信和珅,官场贪腐盛行,文字狱达到顶峰,吏治破坏,土地兼并严重,多地爆发起义,闭关锁国开始拉大和西方的差距,清朝由盛转衰。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皇帝):1796-1820年在位,26岁继位,在位25年。肃清吏治,严惩贪官,诛杀和珅及党羽,但是成效有限;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白莲教等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持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导致与西方差距加大;英军在沿海骚扰,严禁鸦片入京。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38岁继位,在位30年。厉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因循守旧,资质平庸。
1839年虎门销烟:英国输入鸦片严重破坏国内生产力,沿海工商业萧条。林则徐在道光支持下虎门销烟,后迫于英国气焰却将林则徐革职。
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1850-1861年在位,19岁继位,在位11年。咸丰皇帝是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力图挽救政治危机,重用肃顺整顿吏治,任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颇有成效。但无力抵抗英美法俄等列强的武力侵略,只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宠幸慈禧是咸丰最大的失误。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1861-1876年在位,6岁继位,在位13年。咸丰死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同治帝生母)和恭亲王奕訢(咸丰六弟)共谋发动辛酉政变,清除肃顺等咸丰的近臣,掌握朝政大权,同治帝成为傀儡皇帝。同治帝资质驽钝,养尊处优。
1860-1890年洋务运动:在议政王奕訢的牵头下,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削平战乱、稳定社稷、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同治中兴。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1875-1908年在位,4岁继位,在位34年。是醇亲王奕譞(咸丰七弟)的儿子,咸丰帝侄子,同治皇帝的堂弟,慈禧妹妹的儿子。极力求变图强,但始终摆脱不了慈禧太后的掌控。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代表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琉球(冲绳)、辽东半岛,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实施戊戌变法,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但遭到慈禧太后强烈反对,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维新派人士或逃离或处死。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等攻入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割地赔款。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慈禧死前指定溥仪继位。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1909-1911年在位,3岁继位,5岁清朝灭。是醇亲王奕譞的孙子,光绪帝五弟载沣的儿子,载沣为摄政王。青年时期作为日军满洲国的傀儡皇帝。1959年被毛泽东特赦,成为政协委员。1967年61岁去世。
中华民国:
※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中国近代史开始。慈禧太后专权时期,中国领土和主权不断丧失。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宣布独立,清朝灭,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任首任大总统。袁世凯作为晚清重臣,在培养军事人才、创办实体企业、废科举兴教育等方面颇有作为;后试图复辟帝制失败,1916年病逝。
※1894-1925年,武装起义:孙中山作为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创办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让位于袁世凯。创立黄埔军校,培养大批军事人才,晚年同意联合共产党和俄国共同推进革命和建设。
※1926-1936年,军阀混战:蒋介石接孙中山任南京国民政府领袖。击败直系军阀张作霖北京的安国军政府,完成北伐战争,又在与冯玉祥(西北)、阎锡山(山西)、李宗仁(桂系)的军阀混战中取胜,形式上重新统一中国。这一时期,国民党持续剿共。
※1937-1945,抗日战争: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一致抗日,8年抗日战争胜利。
※1945-1949,国共内战:国民党失败,退守台湾。
新中国:
※1949-1956年,初创:组成毛、刘、周、朱、陈核心领导层,邓小平任书记处书记。
※1957-1960年,大跃进:邓小平任书记处书记,陈云因提出“反冒进”靠边站。中苏关系破裂。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看到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斯大林的完全批判,结合刘少奇和邓小平在大跃进期间对自己并不完全服从,心生不满。刘少奇在软禁中死于开封,林彪升任第二领导人,邓小平和陈云均下放江西。
※1976年,周毛去世:1月周恩来去世,因清明节天安门事件邓小平下台,华国锋上台。9月毛泽东去世。10月华国锋在叶剑英支持下,逮捕四人帮。
※1977-1991年,改革开放:邓小平付出,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