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追风筝的人》_精选读书笔记_1800字

《追风筝的人》_精选读书笔记1800字

最近讀完了《追風箏的人》,心情不言而喻。

小說前半部分,哈桑在阿米爾被阿塞夫等人圍攻時,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用彈弓射傷了阿塞夫的眼睛。這時,哈桑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但是後來的追風箏大賽之後,哈桑被阿塞夫等人尋機報復的時候,阿米爾並沒有站出來幫助他的好朋友哈桑,以至於阿塞夫對哈桑做了一系列不可描述的事情…

而從此以後,阿米爾心裡便有了強烈的負罪感,他希望通過激怒哈桑,讓他揍自己一頓,以獲得心裡上的安慰。但是哈桑把一切都默默承受下來了。這讓阿米爾的負罪感愈發強烈,以至於後來他使用了一系列卑鄙且幼稚的手段逼走哈桑一家。

從這一方面來看,少年阿米爾是個自私且卑鄙的懦夫。但是如果我們深入地了解,也許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極度缺愛的孩子。他的母親因為生他,難產而死,而他的父親永遠都給他一種距離感,他百般討好父親,但最後都會弄巧成拙。所以那天風箏大會的“戰利品”對於他來說很重要,他容不得任何人奪走這唯一可以搭起他與父親之間感情的橋樑。所以他在哈桑被猥褻的時候,選擇了退縮。

但是小說中有一個人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就是拉辛汗。他會認真地讀和分析阿米爾所寫的東西,他會認真地去了解阿米爾的內心,所以拉辛汗對於阿米爾來說,是知音一樣的存在。他能給予阿米爾不一樣的愛,不同於父親的高高在上,亦不同於哈桑的卑微討好,拉辛汗與阿米爾之間是完全平等的。所以他們的友情最持久。其實在我看來,擇友跟擇偶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比如說,門當戶對。

後來阿富汗就發生戰爭了,阿米爾與父親移民到美國。再後來阿米爾與索拉雅結婚。再後來父親去世。再後來阿米爾接到拉辛汗的電話,回到阿富汗。其實阿米爾一直是想贖罪的,他想要彌補童年時對哈桑的背叛,但是當他得知哈桑一家的悲慘遭遇之後,他的罪惡感愈加強烈,他渴望逃避,但是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去救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或許是因為他得知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卻無法享有他所享有的一切特權吧,亦或是因為:血濃於水。

在救索拉博的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必須要提一下,他就是法裡德。他從剛開始對阿米爾的不屑,到後來對阿米爾的尊重,再到最後對阿米爾肅然起敬。這個過程亦可以看出阿米爾的變化,從剛開始的懦弱,到後來的勇敢,再到後來的為了救出索拉博的不顧一切。他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救贖自己。

阿米爾的兒時好友哈桑被阿塞夫性侵的時候,他沒有勇氣站出來,但他兒時好友的兒子被性侵的時候,他竟忘記了恐懼,或許是因為對阿塞夫的憎惡,亦或是對哈桑的愧疚。

小說的大反派阿塞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納粹主義者。他屠殺哈扎拉人,性侵兒童,鞭打穿高跟鞋的婦女,等等。但他也有值得被同情的一面,他在少年時,曾被哈扎拉人無辜毆打,他的家人也難逃此難,原因只是因為他們家富有。所以在我看來,塔利班與哈扎拉人,沒有對與錯,只有強與弱罷了。人都有欺軟怕硬的一面,法裡德亦不能免俗。他在得知那些孤兒的遭遇之後,對恤孤院院長大打出手,而到了阿塞夫的府宅之後,他又不敢陪著阿米爾進去。這兩件小事折射出來的是人性。

其實到底是阿米爾救出了索拉博,還是索拉博救出了阿米爾,已經不重要了。但我從索拉博身上看到了他父親的影子,那個拿著彈弓的少年。為你,千千萬萬遍。

索拉博真的是一個善良且敏感的少年。當他得知他會再一次地被送進恤孤院時,他不停地求阿米爾不要這樣做,但後來得知阿米爾也無能為力時,他選擇了自殺。可見他在恤孤院裡遭遇了多少非人的虐待。不過好在後來他被搶救過來了,否則索拉雅為了他移民美國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將付之東流了。命雖然是撿回來了,但他與阿米爾之間的關係卻好像隔了道冰墻,他不再信任阿米爾,直到他移民美國後參加的一次阿富汗人的聚會。

那場聚會上,阿米爾放下了他之前所有的包袱,他與孩子們一起斗風箏,追風箏。他打開了索拉博緊閉著的的心房,他亦找到了兒時的自己。我仿佛又聽見了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阿米爾與索拉博之間的冰墻,已然開始解凍。

這本書我在讀的時候,非常壓抑,因為經歷過很多與書中相似的東西,但好在我們最後都得到了“救贖”。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受傷害的,往往都是那些善良的人呢?或許是因為沒有道德的人不會感受到痛苦吧。

“都忘了吧,讓它容易一些”

“讓什麼容易一些?”

“活下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