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_精选读书笔记700字
最喜欢的一位词人。不只为词,也为德行人品。
林老先生似乎过于偏爱苏东坡,以致在书中对王安石的描述略带偏见。熟悉宋代史的人大概都知道,苏王在政治立场上一向不和,甚至可以说是死对头。但撇下政见不谈,他两位却互为对方才学所折服,可以说是文学上“惺惺相惜”的知己。
有次苏东坡拜访王安石,下船行礼时,王安石赶忙阻止,道,“俗礼岂是为我辈而设?”
单凭这一点,也不能将王安石的品行完全抹煞。
苏东坡这家伙也确实不适合官场,尤其是宋代的官场。一心想要有所成就的皇帝还指望着靠王安石变法为自己建立子孙万世之基业,而王安石刚愎自用,个人主义极强,皇帝又被奸佞之徒一叶障目,所以纵然神宗开明又赏识东坡的才华,不忍对他的“口出狂言”和一再“冒犯”而降罪,却也只能为安抚变法派,勉为其难的保他一条命。
东坡是被官场政治限制了灵魂,空有才华无处施展。也只有在远离天子脚下之后,他才能免受限制的为百姓做一些实事。
即使心怀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政治抱负,却落得“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坎坷一生。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惜生不逢时。
若早生几百年,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唐,他必能和李白成为挚友。“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心气儿他有,却没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好运气。
自是有情有义,却终有“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求之而不得。
好在,文学上的成就,建筑工事善利万民,三位忠贞不渝的贤妻美妾和一群随时可把酒言欢吟诗作对秉烛夜游的挚友,还有那碗随他一起名垂千年的东坡肉……也算让他“开放在别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