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全集)》_精选读书笔记1400字
读完雍正,又读乾隆,感慨良多。
不读史,不知史之繁,不读史,不知已之寡。
眼看乾隆从弘历阿哥成长为一代君主,又眼看这位一心学圣祖的君主扩疆土,稳社稷,聊民生。一代名相也由此代际名垂千古,张廷玉,傅恒,刘墉,阿桂,纪昀,此外还有巨贪和珅……这些在电影电视剧中常见的朝中风云人物在本书中更得见了其政治、才学、人品、气魄之一斑。
然而,最感慨的还是人至暮年的无力感,读至末尾,几次流泪。
那拉皇后固然无德,但一生深居后宫的女人们谁不是殷殷盼着这位九五之尊的固宠和子嗣的加持。封建王朝的后宫女人,实在是悲哀的一群人。年老色衰,总有新人来;三宫六院,哪天能翻自己的牌。如若再无皇帝的一点惦记,就真的是圈养在四方天地的折翼之鸟,只等红颜老去,宫门深锁,红烛惨灭了。
纪昀品学兼备,无奈仍被流放新疆,虽然蒙恩归朝再为相,但为人臣子,天子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兴旺或跌宕。破落之际见人心,人心固可憎,却是世道常情。这一点,从封建王朝到现在,都未曾改变。你若混的好,攀附之人络绎不绝,你若穷困潦倒,任谁都可以作践。
我小时候十分有悲天悯人的小情怀,看到比我家更穷的,总是感叹,也给过不少乞讨者小钱或食物。长到30岁,真真知道什么是父亲教导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什么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转而思己,如果没有实现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必然是太多地方没有做好。虽然常说“尽人事,听天命”,但得把人事“尽”好之后,才值得思考这天命来的是否合理。
回归读书笔记,说到乾隆暮年,太子刚宣布,本应进贡的秋茶就已被换成春茶。人未走,茶已凉。可见权势变幻人事更迭的悲哀,更何况,男人对权的欲望终生不休,更不用提做了一辈子天子的乾隆了。
但,人终究老了就是老了。步履蹒跚,思绪缓慢,追忆从前,絮叨无常。凭他们,谁不是戎马一生,权盛至极呢,无奈都跟着岁月的成长一点点消逝了。
我忽而想到,自己也会老,会老到喜欢裹着暖暖和和的衣服躺在椅子晒太阳,老到盼着子孙们能常来探望,老到只有我和老伴弯着腰,弓着步,两张无牙的口呼噜呼噜喝着容易消化的粥食,浇浇花,发发呆,看看电视,又昏昏睡去,等着阎王有一天实在看不下去,便会出面收了我们这两把老骨头。
那时候,我的女儿在干什么,我的兄弟姐妹怎么样,不敢想,稍一想,眼泪便“忽”的出来,只感叹这一世短暂了。
今年,我也是三十而立的人了,虽然总觉得自己傻乎乎的像个孩子,脾气臭起来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但毕竟比以前也多了一点点的成长,就像福康安到了不惑之年才发现自己曾熟悉的一切原来竟是另一番样子,这个桀骜一世的公子哥在常年的征战和人世的历练中,也终于收起了锋芒,变得隐忍而深沉。
我常羡慕那些深沉的人,我本身是个比较外放的人,有一点成绩又极爱自傲,因此常常自己给自己铺着光芒,其实别人谁不是个明白人呢,现在想想,总觉得自己言行举止像个傻子。总想贴张“言多必失”的条子在自己眼前,以时时警醒自己:“闭上你的嘴,多听多看多学多思”。但本性又极难移,便时时生了厌恶自己的心绪。
好在我的至亲至友未曾嫌弃,亦或即便有嫌弃,也都因为爱我而忍了,我便还可以爽朗地生活下去。
但还是勉励自己一点一点学吧,我虽愚钝,但至少能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希望三十岁之后的年纪,在不断进步中,做到克己,谨言慎行,稳重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