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作者以写小说的形式来写历史,别有新意。
它不像教科书那样的古板,也不像其他历史书那样的无趣,相反,它的语言尽量的在通俗易懂,将一些历史中现代人难以理解的专有名词、军事中的作战方法、人物的内心独白等以通俗易懂还夹杂着幽默诙谐的语言去表达,而我也因此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的去体会历史中的各色人物。
对于很多朝代,我都没有过仔细的了解,而这本书使我开始想要好好的去了解一个朝代,去了解一个朝代的变更,去了解属于这个时代的为了生存或抱负或走投无路的而奋起抵抗的人物。我开始明白,,一位君主想要取代另一位君主,那他脚下所踏的江山是用数不尽的躯体慢慢堆积而成的。他需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磨练,需要有比常人更坚强的毅力,需要带上冷酷的面具继而武装自己,从外表到心灵,他手上掌握千万人的生死,可独不能预料自己的生死,他承受的压力也许比泰山还重,足以压垮他千次万次,可就算这样,他也要背负着这压力前行,就算只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要牢牢的,死死的抓住,若是断了,那就再找,去荒山野岭找,去大漠边疆找,去冰天雪地里找,直到找到为止,但休想他被压垮。
为了达到目的,不仅面对敌人要无情,就算是面对自己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也一样痛下杀手。这样的人,是无奈的,是可悲的,是可耻的,是可敬的,是伟大的。在这样的时代,无所谓对错,无所谓正邪,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明朝那些事儿1读书笔记 第(2)篇非常红的一部书,一直觉得大部头,没敢翻开,真正读起来很轻松。当年明月用轻松诙谐的口吻把明朝历史娓娓道来,而且加入了作者对朱元璋,朱棣等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活动的揣测,虽然不像一部严谨正规的历史书,但读起来相当生动,让人停不下来。朱元璋虽然是官逼民反的代表,但也靠自身的野心、能力才能完成这场华丽逆袭,从一个受压迫的农民蜕变成至高无上的皇帝。也许也是农民出身的限制,对于农民来说,他是个好皇帝,可对于官员来说,登上皇位后的朱元璋像是一个吝啬的暴发户,把剥削的目光从农民转移到官员身上,又想让手下干活,又不想给钱,乱开空头支票(交子),虽然用高压手段镇压,不过大家都不是傻子,生活得苦哈哈,那么大一块蛋糕摆在那里,又有多少人能忍住。至于他坚持选朱允炆继承他的皇位,难道是因为相反个性的人更容易吸引?可惜作为爷爷,把孙子保护得太好了,以为把所有的东西都安排好,结果恰恰害了他。所以说孩子还是要让他自己摔着长吧。至于朱棣,本来就有野心,再摊上这么个心慈手软,看不清形势,理想主义的皇帝侄子,反是早晚的事吧。
明朝那些事儿1读书笔记 第(3)篇这是第二次看《明朝那些事》,第一次大概6年前~这一次读的慢一点。
前半段沉浸在名将们的光辉事迹中,崇拜不已,仿佛也去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百万雄兵的年代和战场!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蓝玉,刘基、汤和,一个个名字成了一幅幅鲜活的面孔在我脑海里浮现!……后半段始终揪着一颗心,为建文帝一次次因自己错用谋士和仁慈之心而错失良机,导致步步溃败,最终江山被夺!
自己道行很浅,总结不出什么规律,也暂时不能站到一个高度去点评历史和史中人。但跟着作者乘着时光隧道去认识了那个年代。
套用书中一句话。
“那一夜,我梦见百万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