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料之外的是:咏哥这本短短的自传,我却用掉了 7小时12分钟,阅读过程中不愿意走的太快,就想细细品味这文字,品味撰写这文字的人,最想要送的只有缅怀和金话筒。其次是想吐槽一下,就在咏哥病逝信息被公开的当天这本书突然地上架了,同时也在我预料之中;再者便是,在知道上架后我就果断购买了,晚上微读弹出SENSE可以分享免费领。以下言归正传啦。
《咏远有李》文如其人,咏哥一如既往地幽默风趣,开朗乐观,但这仅仅只是咏哥最愿意展现给我们看的。三个20年,很遗憾这最后一个20年只走了1/4,我心里所谓好儿子好丈夫好爸爸的标榜大概都值当的。咏哥的几档节目,印象最深的要属《非常6+1》,那是童年里太多的回忆与陪伴。
关乎妻女,看到了他对家庭的爱和担当。
女儿是爸爸的破例
女儿面前,我就是没原则,就是没立场。
老婆安全,才全家安全。
关于女儿法国麦的教育:以身作则
孩子的话语形态和行为模式跟大人不同步,光唠叨没用,你希望她怎么做,自己就得先怎么做。
关于大学
读大学不是学专业,专业也学不完,关键是要在大学期间学习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才是受用终生的。
关于婚姻
除了经营,我再作一增补:婚姻还要积蓄。积蓄的不是钱,而是每一天,两个人之间一点一滴的关怀。谁家都有急着用钱的时候,怕就怕钱到用时方恨少。两个人的感情也一样,每天攒一点儿,关键是攒多了还有利息呢。将来无论遇到什么事,让人生气的,产生误解的,你们首先念起的,却都是对方的好。
关于工作,看到了他对节目发展的操心与偶尔选择是的被迫与无奈,耳熟能详的话:光鲜亮丽的背后多是不为人知的苦恼和无奈。是啊,需要团队齐心时,一人之力不仅无用还觉心力交瘁。
电视节目是团队行为,单独的个体再怎么挣巴都没用。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咏哥生平的部分文章加上本书里提到过单位,为了家挺和工作,经常白天黑夜连轴转,作息不规律,操碎了的心,大概是后来罹患癌症的重要原因,这本书也给自己上了深深的一课。
还有很多值得反复思索和品读的句子和段落,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是跨度比较大的一本自传~于我而言,可用于日后很多方面的参考。
咏远有李读书笔记 第(2)篇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金庸《神雕侠侣》
翻开这本书,看着咏哥特有的说话方式,脑袋里很自然的想象出来了他的声音,和主持时候的样子。整本书读下来,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人已经不在了。直到最后一段,看到他写的遗书,瞬间泪目。
哈文的一句“永失我爱”更是揪紧了很多人的心。哈文是穆斯林,能遇到一个彼此喜欢,并且尊重自己并且愿意迎合自己的饮食习惯的人,很幸运,很不易。看过太多和其他民族结婚的穆斯林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吵架,离婚,甚至被家暴。仅在这一点看,我很敬佩咏哥。
白云聚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但面对离合能做到淡然的,没有几个。咏哥走了,纵有千般无奈,万般不舍,也只能留哈文导演一个人在晚年寥落。可怜的,不是去了的人,而是独自守着两个人的回忆却再也等不来记忆中另一个主角的那个人。
咏哥,走好。
咏远有李读书笔记 第(3)篇书写的越到后面越喜欢看,读完此章。惯性点赞,继续翻页,意识到此书已完。这是2018年读的印象较深的一本,李咏,多才多艺体现在他从小,父母上海人,到乌鲁木齐支援边疆,一呆就是一辈子,其父铁道部负责人国务院委任。其母企业管理人,家中兄妹三人,上有两个姐姐。书香门第吧,从小画画,唱歌样样出众,天赋异禀。进入央视,是实力,也是机遇,更多是他自身多年努力积攒的能力才华。
特拧巴的一个人,追求与时俱进,特立独行,思维活跃,喜好大众百姓。很多节目是他无数个伏案熬夜策划而出。
央视有他而快乐,咏哥也在央视中收货掌声和观众,通俗的主持风格,幽默诙谐的逗乐交流,日后还会再有其他人吗?有咏哥拿捏尺度的到位吗?
有自知之明,谦虚,成功中,妻子儿女不离左右,一个普通的央视名主持,有立场。
我喜欢咏哥,喜欢他文字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