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谈美读书笔记(3)篇

谈美
作者:朱光潜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写于1932年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是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本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点等问题层层展开,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朱先生以一种对老朋友的语气娓娓而谈,将他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之中,指引着读者们在美学的道路上前进。
谈美读书笔记 第(1)篇

《谈美》 朱光潜 著在纷乱的都市生活中,总是需要一丝心下的宁静,那么朱光潜先生的这本《谈美》,便是可让人慢下脚步的作品。与其说,它是一本探讨美学与艺术的理性作品,不如说,它是调动起人们的感性,让人慢慢去体察生活的开关。美不仅仅是一种状态,其实也是一种情绪,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选择。理性的思辨中有技术的美,但更多的自然的美,其实是来自于人的内心对于世界的感应。任何事物的反馈,心都是至关重要的媒介。美或不美,有时也是一瞬之觉。但美又是超越自然的,它们来自于自然,又经过了人们对美好向往的二次加工,赋予了更多意义。所以美大约也是关乎于爱与期待的。而对于美的定义,到底该来自于理性的原则之下,还是感性的直观体验,也是值得去思辨的。理性能助人判断是非,感性能给人最直接的直觉。但二者其实也密不可分,更多的时候也是“相互证明”的。而对于美的感受,很多时候确实是不应只来自外在的表现,或者屈服于某一原则,毕竟它不是唯一标准。但就我自己而言,确也是相信“相由心生”这样的概念的。所以,美大约也代表一种舒服的感觉,与自我的认知。而人的审美,很多时候,或也是来自于潜意识的。而日常生活中较多的积累,似乎也就推动了某种潜意识下关于美的模式。也成了某种灵感。可能人还未能经过理性判断直接地道明美在何处,某种美的概念已经直接戳入脑海。所以对于美的体验,与文化与经验,或也是密不可分的。但所有的美的存在,或是美的感受,其实也是来自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的。而仔细地去体会,用心去观察,让节奏慢慢缓些,让心思更为简单一些,似乎都更容易发觉美的存在。而其实,人最容易的忽略或是判断错误的,其实是关于自己的美,这也不单指容貌或某种品格,或者说,一个人存在的意义。每个独立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就代表了某种独一无二的美。而美的,都是值得被爱的。但会把这种美摧毁的,大约就是贪婪又自私的心。所以慢一些,再慢一些,也不仅仅是体察更多生活中美,其实也是一种自省和总结。会让我想要反复去阅读与琢磨的书籍,不算很多,但朱光潜先生的文字,当真是常读常新。当然,旁人的总结再深刻,也只是对于个体与生活的某种连结的辅助,每个人的日子,和关于美的一切,终究还是要自己体会。

谈美读书笔记 第(2)篇

美是什么?如果以前有人问我,我一定答不上来。现在看了朱光潜先生的书《谈美》,有一种“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感觉。美无处不在,但却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何去发现美?有人说“内心有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也即“心外无物”。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发现或者视而不见?这就和人的生活态度有关。朱先生把人的生活态度分为三种:科学态度—求真;实用态度—求善;美学态度—求美。不同的态度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和不同的性格。这三种态度并无好坏优劣,对于一个人来说,三者平衡是最完美的人生。那么偏于某种态度我们也会给那人贴上某一类标签,比如实用主义者、科学主义者和艺术化人生。美是感官体验,是欣赏,同时也是内心世界积累外射的联想与创造,美能唤起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所以美是创造者的作品,也要通过欣赏者的再创造而传播。非常喜欢朱先生在诗的创造和欣赏中花费的篇幅。上学时只知道对付考试背诵了一些诗词,却并不知道如何去欣赏、模仿、创造,感谢朱先生深入浅出、具体细微的举例表达,让我了解了古诗的美和诗的创造方法。诗歌是情感的表达,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既可以出于己,也可以出于人,需要在旧意象上综合新的联想,表达出新意。诗歌的韵、律是前人自然律形成的规范律,我们可以先模仿,再创造,从而形成个人的风格。总之,欣赏美和创造美都是需努力学习、和长期训练的,需要有联想的能力和饱满的情感,需要有把生活过成诗的生活态度,愿你我在饱暖之后都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如果也能创造美,为过去和未来黑暗的星空留下一点光那就更好了。

谈美读书笔记 第(3)篇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与生活之中,处处皆美。能够欣赏美,是一种能力。看得懂书,听得懂大师的训导,慢慢地把看过的书融化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对于我们自己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美。人需要有一点精神层次的追求,不求闻达于天下,只求能够完善更好的自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