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小说主要是在叙述一群爱国的话剧团青年,为了刺杀和敌国相勾结的卖国贼─易先生,而派出剧团的台柱─王佳芝假扮成香港贵妇,借机色诱易先生。王佳芝从学生蜕变成特务,为了达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与剧团团员发生关系。然而,在一次的刺杀行动失败后,王佳芝与剧团众人渐行渐远,同时,她得独自一个人面对同伙恶劣的态度以及憎恨的眼光,在这个任务里,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受伤最多的都是王佳芝。
在书里,作者把易先生还原为一个普通的男人,在逢场作戏的同时也对爱情有感觉、有期待,但他却在王佳芝的刺杀行为暴露后,冷酷无情地下手杀人,王佳芝的生命也就停止于封街后枪声响起的瞬间。在结束了王佳芝的生命之后,易先生一如往常地走近、走离太太们叨絮不停的牌桌,想着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想着这丑闻会不会影响到他的安全,并将这场危机归咎于自己太太交友不慎。除此之外,易先生也狂妄的将王佳芝的灵魂与爱恋透过想像绑架在自己身边。这是男性对于权力的巩固与渴望彻底呈现,如此的极端、如此的残酷。
色戒这本书也藉由王佳芝这个角色来嘲讽那个年代,另一方面也嘲笑了那群爱国的话剧团青年以及这一整个荒谬的刺杀行动。故事一直到了最后,王佳芝在珠宝店里一时对易先生动了真心而产生动摇,在刺杀行动前一长串的内心独白与自我辩驳后,仍是持续不断的迷惘,但她以一句简短的「快走!」摧毁了隐藏多年的布局之外,也完完全全的释出了她的感情、彻彻底底的表达了她的爱恋。王佳芝凭着一时爱国心的冲动成为一个特务,牺牲了自己的贞操,在这个刺杀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煎熬,更是以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作者写出这样的故事,让所有的女性看见自身处境,那微弱又无力的解放可能,就在爱情的渲染之下了无痕迹。
也许是因为经历不多,在一开始看完这本书时还不太能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是什么,不过在后来几次的回顾,终于渐渐领悟出其中的意义。对于故事中男女主角这样的钩心斗角,相信在现今的社会里也多多少少存在,但人内心的情感不是说放就放、说收就收的,这样的无奈与这样的惆怅,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而女主角在故事中所承受的一切,不管是为了国家所牺牲的身为女人最重要的贞操、亦或者是在任务中极力压抑的情感、以及同伙对她施予的压力,作者将王佳芝心境上的复杂转折充分的表现出来之外,也充分的显示出女性的坚强与韧性,对于这样的她,心里除了佩服不已,心中更多了一丝丝的不忍。张爱玲藉由这一个故事,完整的诠释出属于那个时代的风格,同时也完整的诠释出只属于她的写作风格。
色,戒读书笔记 第(2)篇易先生与王佳芝关系就像猎人与猎物,看着张牙舞爪的小猫咪耍着可笑的把戏,如屡薄冰、四面楚歌的猎人觉得它竟笨拙得单纯可爱,在这场力量悬殊的爱情游戏里,王佳芝从一开始就输得一塌糊涂……n我不知道戒指之于女人有怎样的特殊含义,我是不相信永恒,那太久远也太虚渺,但之于王佳芝,这样的身外之物,有市无价,六克拉的信赖与承诺,值得背负一干人的生死,只因为那怅然若失,或许不到一分钟的爱情错误。就像王佳芝自己说的,我傻,我真是傻的,这美丽女子的傻气,傻的让人心碎,无尽悲凉啊……n张爱玲的色戒,结构精妙,环境与心理的结合浑然天成,文中最后刺杀失败场景描写更见功力深厚,笔法冷酷,细细品味,却字字戳心。李安的色戒,就像龙应台女士所说,多么浓烈色,多么肃杀的戒!他在张爱玲的小说的基础上更着重她们的感情路线,一首天涯歌女,易先生泣不成声,天涯啊海角,觅啊觅知音,家山啊北望,泪啊泪沾襟……四面受敌,风声鹤唳,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易先生又何尝不知自己终会落得如此下场?n三场经典的床戏,张爱玲说像洗了热水澡,像是一场场厮杀,更像是一场场征服,从肉体到灵魂无一处放过,王佳芝眼睁睁得看着自己步步沦陷,踏入万劫不复……n不知看了多少次的色戒,不知落了多少次的眼泪,能看到这样的作品是我一生的荣幸,在此致敬最爱的华人女作家和华人导演。
色,戒读书笔记 第(3)篇虽然结局是一样的,但小说比电影更可悲,甚至是荒诞的。李安的电影加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把整个故事变成了:王佳芝和易先生在虚虚实实之间从一开始的只走肾慢慢变成了走心,因此女主为爱舍生的凄美爱情故事。而小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天真又虚荣的女学生因为一只六克拉粉钻就自以为易先生是爱他的,从而一时心软犯了一个送命错误。易先生呢又因为王佳芝在最后关头改变主意救了自己因此觉得对方一定是深爱自己的,作为一个五十多岁又“鼠相”的矮子,有一个长得美且为他连命都不要的女人确实可以让他在她死后有些许惆怅和自得的!还真是个“美丽的误会”。
故事最后王佳芝要去的那条路叫“愚园路”大概就是她从始至终走的那一条。“愚蠢而无法圆回”的路,何其悲哀。这大概是张爱玲写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