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书笔记1000字(3)篇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作者:吴晓波
腾讯官方唯一授权的权威传记,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倾力之作,当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遇上中国财经界最冷静的一双眼睛。读懂腾讯,读懂中国互联网!本书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崛起的经历,并以互联网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曲折与独特性。从1998年开始创业到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即时通信工具起步,逐渐进入社交网络、互动娱乐、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领域,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饱受争议,在“3Q大战”的激烈冲突之后又进一步走向开放……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并开始领跑全球。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很多启示,一时不能全想起来,想到哪写到哪(想睡觉了主要

第一个感触是看书过程中一直有很强烈的共鸣,因为腾讯的产品真的是从小用到大的,从最开始简单的蓝色边框的QQ,到后来的空间,农场,qq音乐,微信,不得不说腾讯真的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一大部分,可以说腾讯是与我们这一代人一起成长的,它的每一个产品都可以勾起我的回忆(腾讯在用户方面的优势太强了,这样的优势是它几乎所向披靡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腾讯经历了这么多年,成长为现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公司,他们的真诚,对用户体验的执着,都是书里读来让人感动的地方。回想起来,腾讯产品的用户体验的确很棒,拿微信读书来说,绝对是现在应用市场上我用的最顺手的读书软件。(当然不包庇腾讯的所有产品,但它的确做得很不错了)

以前没有留意,但是现在去重新体会一个互联网公司如何经历了风雨险阻获得了今天的成功其实是让人感觉很热血的。而这段时间我们还在长大,还处于青春的迷茫,这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又让我对未来充满好奇。

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瞄准市场,学会反思调整状态,腾讯谨慎低调地一步步走到今天,想象不出未来到底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能击败腾讯,也许真的只有腾讯自己。

对3q大战后小马哥说的一句话深受触动,“以前,我们总是考虑什么是对的,现在我们要多想想什么是被接受的。”对错观念很主观,也很片面,每个人对于对错都会有自己的判断。所以一个人要学会把视野放宽,眼界高了,世界也大了。

这本书虽然是企业传记,但是并不无聊。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尽量让自己保持客观,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成功正确,一个企业家也总会受利益驱动。但这不影响我喜欢这本书和小马哥(大概看完以后我已经不客观了。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感慨。笔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来陈述腾讯的每一次高潮与低谷,每一个沉浮都能牵动着读者的心。从本书中,似乎能感受到几个创业者的面前青葱的岁月,以及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情。领导篇n与读浪潮之巅有着同样的感触,一个公司最后的成败往往决定于它的创始人团队的成员,每一次不离不弃的坚守,每一次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以及背水一战的勇气。最重要的,是领导人的决策,拥有一个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而在读本书的过程中也切实的感受到了领导者对公司战略的把控,对自己的提升,为了共同的事业,甚至去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这也是对小马哥个人的提升吧。产品篇n作为一名产品从业者,读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彻底的融入自己的产品,做自己产品的使用者和粉丝。让自己迅速的变为一个白痴用户,不断的去打磨产品的细节,只有这样产品才能够日趋完美。灵感不是一蹴而就的,灵感来源于对行业的了解,以及不断的尝试。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去坚持做对的事,而不应该对事实妥协,在对的路上坚决执行下去。竞品篇n每个公司都会有竞争对手,而竞争本身又是创新的源动力,面对竞品或者说竞争的公司,一定要仔细分析时局,发现竞品的闪光点以及自己的不足,充分的考虑用户使用的场景以及用户真正想要的,借助自己已经有的用户及平台的实力去与竞争对手对抗。结尾篇n在企业成长的路上,在个人成长的路上,要时刻关注互联网最新的动态,以及认清自己所处的形势。不断调整发展的方向,对的事情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互联网在不断的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未来互联网应该是开放的,连接的,智能的,看似失控却向着最合适的方向生长着。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前前后后两周多才看完,财经作者吴晓波为腾讯立传,全面的记录了腾讯的崛起与发展,篇幅较长,但读起来并不枯燥,一可能作者更擅长用讲故事的手法写纪实类文章,二可能是腾讯的这部成长史中每一个产品我们读者本身就是参与者,从2003年大一申请第一个Q号(至今在用 唯一),之后见证了腾讯每一款产品的发布和使用(Q空间和秀,游戏,迷你新闻首页,视频,浏览器,财付通,微博微信…)看着这些产品,都有着我们青春的记忆。18年来,腾讯从5个人的创业团队到拥有三万人的全球知名互联网公司,经历从单一IM到大而全的产品线布局,从依附运营商分成到独立强大,从抄袭模仿到学习超越和再创新,从技术和应用驱动到服务驱动,从封闭到开放分享的态度转变,从单点突破到互联网生态圈的构建,也正在从行业优秀走向卓越。如果我们自身也能包容与开放,腾讯可以为业各行企业及管理人员提供优秀的借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