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十小时的阅读,看到的是金家的由盛转衰,看到的是清秋和燕西由恋爱走向婚姻,不过一年半载却又婚姻破裂,之后,金家便是“树倒猢狲散”,儿女都渐渐离开飞向它处。先说燕西和清秋的爱情,这爱情有没有却是不得而知的,说有也有,说没有却好像是没有。燕西爱不爱清秋,是难说的。如此一说,我不过是感觉,若燕西真爱她,又为何刚结婚不久便整天夜不归宿,沉迷于舞场之中,且不觉有任何歉意。之后又是与白莲花、白玉花姐妹勾搭、混在一起,还有便是重新和白秀珠约会散步。甚至,在清秋消失不见了以后,反倒有点高兴的感觉。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清秋好看又有气质罢了,之后看见白玉花不也两眼放光。若是不爱,又怎么会在山上将一身材相似之人错认为清秋呢,且前期对清秋的追求,以及知道怀孕以后就赶忙结婚,这些行为又不像是贪图美色、玩弄他人啊,必定还是有一份情谊在的吧。清秋爱燕西是存在的,虽说清秋与燕西的爱情婚姻,是少不了物质原因的,但结婚日后的行为在我看来,这是存在的。燕西是总理的公子,一生荣华富贵,虽不学无术,但为追求心仪女子倒是不少费钱费力。清秋虽是出生于书香世家,却是贫寒之家,看燕西如此耗财耗力般的追求,也难免心动。往往,好姑娘总是喜欢那种坏男子。加之,这燕西长相也不赖,家财万贯,一般姑娘是很难招架得住的。婚后,燕西多次夜不归宿,她虽不想过多干涉,却也时常为此落泪,不爱便不会因为他这种行为而伤心。最后,慢慢的就失望累积成了绝望,便下定决心要离开这纨绔子弟了。燕西确实是个渣男,清秋嫁他是付错了终身。燕西婚前婚后整个人就是大变样,婚前两人谈恋爱是甜,婚后只剩玻璃渣。燕西婚后种种行为,清秋还一直容忍,我且为她不值,之后她说要离婚,我是十分赞同。文章写到清秋失踪,说是可能自杀,但我想这样一个女子,有文化有气质,何故为此而抛弃自己的生命呢。最终,清秋在自杀过程中思考清楚,决心自己好好活下去,我也是为之高兴。我觉得,这书就像民国版《红楼梦》,情节有些像,主旨也有些像,并且书中反复提到《红楼梦》一书,也使用了不少《红楼梦》中的诗句。同样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同样是曲终人散,但此书最终结局相比于红楼的悲惨性结局是好很多的,至少无一人死亡。红楼主旨是批判封建,歌颂女性。此书主旨也有鼓励女性自由独立的意思在里面,故而结局清秋并未走向生命的尽头,而是成了一名卖字的妇女,抚养自己的孩子长大。本书八十万余言,读罢依旧未尽兴,作者也说写到此处即可,其他不必过多叙述。意犹未尽之感,给人更多想象。
金粉世家(全二册)读书笔记 第(2)篇今年四月,电视剧《金粉世家》导演李大为去世。想起小学的暑假里,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啃着家里自制的冰棍,吹着风扇,在电视机前等《金粉世家》的音乐响起,等着骑自行车穿过向日葵田的燕西和清秋。于是把《金粉世家》翻出来回味了一番,然而还是不过瘾,又把小说找出来读。
电视剧究竟是一种再创作,张恨水笔下的燕西没有那么深情,但纨绔有加,清秋也没有那么高洁,亦不过是世俗中大多数的普通女子。因此小说读来更有悲剧色彩,它不是童话故事的破灭,而是现实世界更加残忍的坍塌。看完加剧日常恐婚哈哈哈。
小说比电视剧更有意思的地方还在于,文字的内涵。剧里的台词过了就过了,我们无暇深究人物到底想表达什么,又怀着怎样的心情。而阅读之间,所有的神态,口吻,语气,心情,都可以被脑补出来,以每个人理解的样子。尤其是一些俗语、京片子的使用,让我这个在北京生活的南方人有了十足的参与感,有趣有趣。
张恨水在小说的末尾问到:千古情场得失,究竟是男子之过呢,还是女子之过呢?用一句很俗很俗的话来做我的回答哈哈:不合适之过(摊手)
金粉世家(全二册)读书笔记 第(3)篇冗长的篇幅,且不说对书中描述人物的厌恶,,对于我这么一个浮躁的,急躁的人来说,能读完,属实不易。其实我一直不信因果,不过近来一些事情好像证实了。太功利,太贪心,都不好,眼前看你是得到了,长远看,什么都没有,甚至会反噬,吞掉你!谈恋爱就是和喜欢的人谈,没有就算了。女孩,难道到了某个年纪没有恋爱,没有结婚,很尴尬嘛,独身也没什么不好,就是不要因为除了爱和喜欢以外的原因将就,或者是什么功利的想法找个人一起生活,如果这样,那也不过是你多了一个陪你吃饭,睡觉的人,和住宿舍没差别!还徒增了很多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