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介石的前世今生(补记)
台湾之于中国,我的立场是,床头吵架,床尾和。而台独之势力,犹如一条臭鱼腥坏一锅汤。
美国的态度,允许你们吵架,但终归还得是一家人,尊重各自独立,又互相帮助不拆台。
中国受尊敬在于:核武器、洲际导弹、绕月飞行等硬实力,及农业繁荣、外汇储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经济和群众基础。
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路线,就是换个说法,认识到了没有那些纯洁的事,说归说,没有软硬实力,说可能都不得说了。不如解放思想,把不对的当成对的,先做着,老祖宗的事不忘,不忘本,等胡汉三回来时候再说。
什么是解放思想,就是我说我是对的,也有大多数人说对,但总是有那么几个分量不轻不重的人反对,你反对,那好我不反对,你就说说理由吧!好的,理由也对,那看看和我们说的融合一下吧,我们都对,问题不就解决了嘛!任何事都是有矛盾的对立的也有统一的时候。
毛泽东:政治家、军事家;蒋介石:先军事家,后政治家。
⭐⭐革命
自身建设(贯穿始终)
人脉积累
坚持到底
蒋从一个仅在军校预备班受过一年教育、见识褊狭的军官,一步步成长为具有战略观、能洞察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动态关系,也知道如何以弱克强、以柔制刚的伪善不犬儒。儒家思想和基督徒。时代背景下的血性男儿。结识张群、何应钦、陈其美、戴季陶等,这些也是日后对他深远影响的。
任何人都有随波逐流的一面,闹革命的他们也是,抱着一个目的就坚持,他们根本想不到什么结果,有多少流血牺牲,他们也只是幸存者。时代的弄潮儿,不一定都是幸运儿。
可以想象他们的革命理想以及信仰,现在来看并不成熟,而重点在坚持,慢慢修正,结果什么样都是不可确定,他们也不一定在乎,只是朝着既定方向发展。
又遇陈果夫陈立夫。他在日记中说克服的一些性格缺点,譬如“暴躁、性急、自负、顽固、狂暴……浪费、嫉妒、吝啬、好色、傲慢、怨恨”,“好炫耀财富”。日记中也列举自己的缺点,此举固然反映儒家修身思想对他的影响,也表示蒋承认自己行为的一些不成熟。克制、自省、自律,意志坚定,清醒认识自己担负的使命。
永丰舰事件,蒋介石救孙中山,事业开始转折。
革命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并且建立与周围的关系,比如榜样、铁粉、同僚以及敌人(共同敌人与个性化敌人)。
养花的道理在于,自己要生长,浇水和阳光也一样重要。
办黄埔也是其重要的一步。
北伐和内战,培养锻炼其军事才能的时期。
人的一生:优点缺点并存,但优秀的特质压制住缺点,就有可能大放光彩,但不放光彩,也有可能,不一定不好,就要修身。
宋美龄的出现,更是使蒋介石锦上添花,人生也大不相同。志趣相投。
把自己打造成磁铁,但不是万金油。
蒋在日记中一再写下“复仇”、“忍耐”。他写下:“有雪耻之志,而不能暂时容忍者,是匹夫之勇也,必不能达成雪耻之任务。
人总有好的不好的一面,也有做情非得已之事,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正义的。就像现在一些家长之流,再不对,也是为了你好。
人生有无数脚本,但每个人的剧本又不一样。
对内人民内部矛盾上升到敌我矛盾
⭐⭐抗战
对内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共同面对外来敌我矛盾。抗战开始,“从头到尾,蒋介石只有一个目的:摧毁共产党,等候外国援助以击败日本”
研究抗战史学者言:国民党在敌前和敌后战场都很活跃。
但我要说,我们痛恨日本鬼子,我们不恨日本人。而且国共都在抗战,没必要具体化,但中国人偏好较真,凡事对错好坏,有高下,又和传统文化整体观不符合了。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告天下,不要寻求报复。这是一种什么态度,大局观?人命如草芥?在美国投原子弹后,中国被抗战胜利了,应该感谢美国?只是蒋介石无心抗战了,最该面对的是统一,发展。
如果再耗在抗战上面,不但人民遭殃,胜算未卜,就连老蒋自己这一生也都拖死了。没有明天可言。
⭐⭐内战
毛蒋都是好战分子,伟大的独裁者,只是看着意识形态不一样,打着不一样的旗帜,行着自己那点事。帝王之心未泯吧!
打来打去劳民伤财,看看如今台湾,百姓不是也生活的不错嘛啊!看看建国初和改革开放后,差距大不大,也许就明白了。但是历史终究不能假设,都不一定什么样?只能说,我们不能预期太美好了。
共匪和反动派,谁能说得清到底是东西还是哪个是好东西啊?
⭐⭐岛屿
缩水的政权,从内到外,重新建设。
在内,求稳定发展;对外严防死守,同时寻求国际盟友支持。台湾失守将摧毁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地位。他在报告里首次形容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艇补给站”。
台独和回归都不符合美国利益。
台独后,坚持一个中国的大陆必然把台湾打成废墟,但一旦武力解决,美国就面临帮不帮的问题,帮损失大赢不赢不好说,不帮没面子,以后国际上没法混了,其他小弟都看不起他。
退一万步,台独了,大陆也不要你了,一个弹丸之地,必将受各国排挤,中国日益强大,不容小觑,巴结还唯恐不及呢,哪有自取灭亡的啊!
回归后,多了一个敌人啊!毛主席一早就说了美国是敌人,也是他妈的纸老虎。
现在回收台湾这个破鞋,需要太大的勇气,但没有理由动武?又没有更折中的满足各方利益的办法。
但台湾不回归目前利益最大,能得到美国支持,又能自己玩,而按照中国这个发展趋势,也许以后发展会更好,但现在回归,是个主权领土问题,和老百姓没啥直接关系,但是国家荣誉地位,简单说,面子问题,国家没面子,老百姓也间接没啥地位,不受尊重。就像不识趣的人瞧不起小国家一样。
中国的战略以前是一个中国,现在是命运共同体,但美国的战略一直都是一个世界。
抗美援朝也许是收复台湾的脚本吧!但抗美援朝真的赢了吗?不见得,只是美国不打了,不代表你们就赢了?赢了是朝韩统一,实际没有。
蒋分析,最后有可能出现“在不同领导人之下的统一中国”。鉴于文化大革命的局势。反共一词一时被蒋改成反毛。
命运乃是一座慢工出细活的磨坊;
最黑暗的时刻,星群也快现光芒。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今年29本。看过《毛泽东传》后,选的这本书。让我有幸了解了中国历史上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不喜欢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和成败,就像在第28本中提到的一样,没有绝对。蒋和毛,都喜欢王阳明。但王阳明与其弟子的一段对话中,有一段令人印象颇深:
有弟子问他:“尧舜那样伟大的圣人为什么不制作礼乐,非要等到周公呢?”他回答:“圣人的心是面明镜,物来则照,物不来也不去强求。尧舜没有制作礼乐,只是因为他们那个时代还不需要,没有这件事来找他们。周公制作礼乐,只是因为礼乐这件事f刻不容缓,来找周公了。”
用王阳明书中的话来说,就是时势造英雄。这也是上面这段话耐人寻味的地方。
在全书临近结尾,也有人为蒋感到惋惜。而从蒋在名族兴亡的大义上经历的挫折,缩小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遇到的实际经历,学习、工作、生活上都有很多类似的对比。只不过,有时,这些经历太过渺小,当时认为的不甘心,被时间冲淡了,成了让自己进步的基石。
从蒋和毛的一生来看,也说明了一点,人无完人,因为那一点点的不完美,让人爱之深责之切。但话又说回来,中国历史上,就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除圣人外,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
对于你我,感谢生命中帮助过我们的人,但有的时候,受束缚的因素太多,顾虑太多,路走起来也会举步维艰。
所以,专心走好自己的路,路在我们自己脚下。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现代中国的动荡和复杂是空前的,蒋介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见证者。他的巅峰状态是他成为中国的最高领袖左右了中国一个时期的政局,他又成为现代中国的部分塑造者。在蒋的领导下,完成了对中国名义上的统一,这是自清朝寿终以来前所未有的局面。他实际上也完成了孙中山的夙愿,完成了对民国的再造,功莫大焉!
但他未来得及对中国的现代化改造,便遭遇内忧外患的巨大困扰,特别是日本侵华,更将中国送上了亡国灭种的关头。蒋公遽然而起,坚决地愤然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打败日顽,保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主。不过他最终败给共产党,失去在大陆的政权,败逃台湾,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而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并没有懈怠,一方面积极准备反攻大陆,另一方面进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台湾1980年代的滕飞。由此一点来看,中正先生也绝非等闲之人。
如何评价蒋介石,历来颇有争议。他的确有许多作为让人诟病,如他屠杀共产党、屠杀工人,双手沾满了许多人的鲜血;还有他任人唯亲,容忍腐败,把经济弄到崩溃等等。但蒋先生坚决决绝的抗战,还有在他任内收回租界,让中国摆脱半殖民地的境遇,不能不说他是一位民族英雄。还有在他生命的晚期,坚决反对台独,也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本书作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们相对客观地认识蒋介石,这是以前教科书及国内出版的蒋传上看不到的。读读本书,可以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真实的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