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读书笔记1000字(3)篇

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
作者:龙应台
历史从来没有终结这回事,它有体温,有呼吸……从“1984”开始,龙应台以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点燃“野火”,接着,《生了梅毒的母亲》、《幼稚园大学》、《奥威尔的台湾?》等一篇篇炽烈文字便以燎原之势,迅速波及台湾、香港、大陆乃至整个华人世界,形成余光中所说的“龙卷风”。“野火”所烧的,“不但是戒严体制下各种管制的办法和心态,更是每个人在具体生活中对自己的无能”。30年来,《野火集》历久弥新,已成华人世界人人捧读的经典。
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这本书和刘瑜书里的思想很相似,举例通俗,可读性佳,文笔犀利,振聋发聩。令人惊奇的是这本书是龙应台三十年前为唤醒麻木的台湾人民而写作,大陆人民在今天看到了却心有戚戚焉。三十年前的台湾一如今天的大陆,知识分子和记者们批判威权统治,记者常因发表批判言论而从主流媒体写到党外刊物然后就不见了。龙应台为了留在主流媒体中影响更多人,文字并不是直接攻击体制,而是讨论环境、治安、教育种种问题,走在把政府惹毛但还不至于被封杀的悬崖边缘,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寻找问题背后的根源。想想现在微博动不动把发表不利于社会稳定言论的博主封号,政府动不动请媒体记者”喝茶“,龙应台的方法确实可取。最近连续看类似题材的书籍和言论,有点沉重、心累。接下来换换看书的口味调整一下状态……


摘抄:

你为什么没有勇气对那个丢汽水瓶的少年郎大声说:“你敢丢我就把你也丢进去?”你静静坐在那儿钓鱼(那已经布满癌细胞的鱼),想着今晚的鱼汤,假装没看见那个几百年都化解不了的汽水瓶。你为什么不丢掉渔竿,站起来,告诉他你很生气?
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和你一样,我是个有充分资格的公民。无力感的根源或许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你或许觉得缺乏畅通的管道咎在政府,我却认为,你和我之所以有无力感,实在是因为我们这些市井小民不懂得争取自己的权利,纵容了那些为我们做事的人。咎在我们自己。

——《美国不是我们的家》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我的梦想是:希望中国人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任何一个地方,说出心中想说的话而心中没有恐惧。

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野火集》——首先,是个引人多重联想的好名字。

我本来以为龙应台想做鲁迅,但是越读到后面越能感受到差异。他们的相似点都是“疗愈者”,但鲁迅疗愈的是“国民性”,龙应台企图唤醒的是社会的“公民性”。一字之差,远隔千山万水。

从鲁迅到龙应台,我们的社会在曲折中进步,但有些旧的阻碍仍然横亘,有些新的问题也如野草般疯长。

《野草集》三十多年了,在现时的大陆社会,它仍有市场。龙应台说它像一本“预言书”,没错,这正是吸引我阅读的初衷。

然而读罢之后,雄心与热血尽弃,似乎只徒留“比丘尼”的无奈。

不同的体制,不同的时代,我们经历过“启蒙”,经历过昙花一现的文化繁荣(如果连早年的微博和微信自由也算的话),而如今,我们处在一种一脚后退,一脚悬空的尴尬境地。我痛苦,我落寞,我激愤,然而我无知。

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那一个,实际上我们连真正的民主是什么都没有见过。我们总以为推翻了一个什么,就自然可以品尝到胜利的甜果,殊不知这个果实可能也是苦涩的。当然,这并不能成为保守的借口,甚至成为变革的阻力。

作为民智半开未开之社会,公民能做的不是盲目激进,而是延续传统,师夷长技。用中国文化的土壤,滋养国人的灵魂;多听多看,实实在在了解了体验了“民主国家的民主政治”,再反施诸自身,才不至陷入“胜利后的迷茫与失望”。

我喜欢龙应台说“我身上有儒家的东西”,今天的大陆官员没一个敢这样说。没文化的官员能塑造出一个怎样“有文化”的社会?

这样“治标不治本”的社会还会存续多久?

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虽然写的是30面前的台湾,但是读起来却一点也不会觉得陌生,(台湾没去过,不了解),但很多问题在今天的大陆依旧存在,甚至愈演愈烈。甚至能预想到,放下这本书,觉得自己依然会是那“沉默的大多数”,阅读时心里冒起的那点野火,最后终会化成零丁的星火最后消失了,我们为什么不生气?龙所渴望的那种自由,那种民主,我们的民众是否有这样的觉悟和素养去接纳那样的民主了吗。民主首先是个过程,比如龙在学生闹事那一篇,我觉得学生不是不闹事,不敢闹事,学生闹事之后他们真的承受的起这个社会,舆论所带给他们的压力吗?他们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长大,就不要妄想会长成另外的样子,他们不过也是牺牲品。

可悲的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曾发觉。我们一直都在政治正确的操纵下成长,一不小心就被“洗脑”了,在任何时代,就像龙对90年代所希望的那样,保持头脑清醒,这一点,太重要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