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邓小平时代读书笔记1000字(3)篇

邓小平时代
作者:傅高义
美国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 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邓小平时代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这个伟大的国家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而今发展的更好更快了,近四十年来取得的成绩让全世界瞠目!而为这列火车铺好了轨道的人是一个只有一米五几的小个子,他说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点与他的前任纵论天下万人拥戴的帝王本色有着本质的区别。

今天的“四个自信”作为信条需要从上到下不停的宣贯,但他在一穷二白乱象丛生的年代里有与生俱来的气质,那就是对自己,对民族国家,对自己奋斗了一生的信仰充满了自信。在乱潮涌动中作为中流砥柱稳稳的把着舵,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每当提起国家大事,我们总是觉得那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神仙打架,当然其中充满了阴谋论和宿命传说,更有那些做惯了奴才的狗腿子们把一切搞得神秘兮兮,似乎神圣不可侵犯,不容平民百姓去讨论。事实上全书读下来你会发现今天这一切都出自那个被人称呼“小平您好”的邻家老人,他八十高龄已经退位了还去南方转了一圈,为国家的发展奔走呼号。他的治国理政的方略真正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举重若轻又坚定自信!

本书作者没有运用自传体的传统写法,从成长环境学习过程奋斗历程中探讨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及其成功的励志故事。而是通过大量史料和真实的历史事件背后,中外见证人或参与者的直接评价来立体的塑造了邓的形象和他背后的国家的发展脉络,读来更能让人信服。更难能可贵的是,年代不远的“以史为鉴”如拨云见日让你能看懂今天的中国。

      对1978――1980年和1989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现代史上语焉不详的历史叙述是我见过最为公正客观的。特别是关于6.4的评论从一个有影响的外国人笔下写出来,比任何妙笔生花的宣传机器的效果更好!前几年方励之也去世了,功过是非都成过眼云烟了。今天的人应该庆幸我们的国家那时候没有成为多米诺骨牌般倒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个,他们的“民主自由”我们没法体会到,但他们的疾苦我们应该不陌生。

邓小平时代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我们能有今天,全要感谢邓小平。借用作者的话:无论中外,在邓小平谢幕之后长大的人,都很难体会邓小平踏上这个旅程时面对的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一个把全然不同的新思维拒之门外的国家;“文革”中受迫害者和迫害者之间的深刻裂痕;军队干部对裁军和减少军费的抵制;民众对帝国主义和外国资本家的敌视;城乡社会保守的结构;城市居民对接受两亿农民工的抗拒;以及因一些人依然穷困而另一些人先富起来所引发的纷争。如果不是本书详细阐述,很难想象身高不足一米六、当时已经74岁的邓小平如何应对这个烂摊子。现在的人看过去的事,觉得中国能发展起来理所当然,因为几乎每一步都走对了,但设身处地地想,当时的每一步都是探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举步维艰。邓小平是新中国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缔造者和探索者,天纵奇才。不知作者是不是有意为之,书中很多时候都称叶剑英为叶帅,足以证明作者对叶帅的崇敬,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叶帅,政权过渡绝不会这么平稳,中共和新中国恐怕还要长期处于混乱、贫穷的状态中。感谢新中国转折时期的几位杰出领导人,民族的复兴是各级干部和全国劳动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但缔造历史总是需要几个代言人,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值得中国的人民怀念和崇敬,至少在这个相对小康的时代,每个有良心的人都应该这么做。

邓小平时代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一代伟人!n一直觉得中国能有现在的成就少不了邓小平的引导,但是还是低估了这里面的种种困难。而以现在的眼光再去回顾以前发生的事情,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放在那个年代,便越发的佩恩邓小平卓越的眼光和大局观。对于实事把握,以及短暂得未来的精准判断,让他能够在动荡的局面里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绝对的权威又能够保证政策的执行下去。这点和毛主席不一样,我觉得邓小平在务实和自我反省方面比毛主席做得更好,至少是比晚年的毛主席做的更好。虽然,他们一样的独断,但是邓小平往往能够听取更多人的意见,综合更多的人的想法,然后在配合自己的权威进行执行下去,同样的也保证了方针的正确。毕竟人多,考虑的问题也会更加全面。邓小平在自己不擅长得领域,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喜欢在讨论初期有更多的不同的声音,但是一旦执行起来,就必须全力配合,哪怕是一开始持有不同意见的人。看得出来,对于拥护党的领导的唯一性和权威性方面,邓小平有着更深的执着。相比较而言,晚年的邓小平是幸福的,他能融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和家人一起安度晚年。毛主席的晚年也是孤独的,对权威得执念,以及后世评价的顾虑更加加深了这种孤独。整篇文章其实是略显枯燥的,但是却又放不下。值得一读!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