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是半个月前,春假回亨村的往返航班上读完的。朗读者的第一期的第一个朗读就是读的老舍先生的作品,仿佛一下子打开中国文学世界的大门。跟dyz见面的时候跟他提及老舍先生的这本书,他说老舍可真惨。字里行间,我能体会到悲情,可我并不知道他曾经的经历。他在文革前夕,不忍外界的打压和羞辱,抱着他的作品集投湖自尽,十分凄惨。的确,在他一辈子的故事里,充斥了旧时代的束缚,封建思想的毒害和阶级斗争的黑暗。我现在回想起来,唯一能觉得明媚的讲述也就停留在他遇见心动的姑娘,春意盎然,绿波荡漾。可是这样的姑娘还不是让生活磨灭了热情,逼良为娼,苟活于世。叫他看着如何不心疼,叫我们读得如何不惋惜。老舍的信仰,我原本也是不知道。只是在读到黑李为兄弟白李牺牲,死时作虔诚敬拜状时,惊喜地发现老舍先生也是神的羔羊。比起大道理漫天的赘述,这样的故事让我心灵震撼。信仰的力量让他写出这样充满爱和无畏精神的故事。值得一读。很喜欢百度上对老舍先生的评价: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一个幽默的的人,必是一个懂得语言艺术的人。又是一本精彩而又令我惊喜的的作品。这本书由老舍的经典散文和小说组成。语言多诙谐幽默。
惊喜——以前对老舍的印象仅仅在小学初中课本上,那是济南的春天和一篇描写春的散文。整篇文章对于还小的我没有什么兴趣,只剩下景物范本作文的印象。今有幸读到这本小说,才对老舍的风格有巨大的改变。他笔下能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也可以看到许多丑恶的黑暗。
不得不佩服老先生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人物的神韵,使故事很有画面感,也让不少读者身临其境。
他的笔下有旧社会的灵魂,黑暗,压抑却又以幽默的口吻浅浅道来,更直观的让人感到恐惧。
他的笔下也有温暖人心的童话故事——木头人,也是我整本小说记忆最深的。
必是喜爱过生命,却又看到了生命的黑暗,才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故事。
以前总嫌弃经典,觉得经典晦涩难懂。鲁迅,老舍这些都不会去读,之所以选中是因为名字吸引了我,再一看已经深深的被老舍的文字吸引。
果然经典还是经典,在现在依然有划时代的意义,好书。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老舍,写活了一个巡警,通过旧社会的一个小人物来记录当时的不公平和不和平。总觉得在主人公这一生中,总该发生点儿什么,让他的生命稍微有那么一点儿颜色。因为他始终都在思考、都在挣命,都在千方百计着改变自己的命运。每当他似乎获得了某种机会也非常努力的时候,读者就情不自禁的跟着他一起去拐那个命运的弯儿,结果,拐过去之后才发现,未来,还是什么都没有。主人公就这样,抱着这样一种期待走完了这一辈子。而读者也抱着这样一种期待,读完了这本书。全书没有壮怀激烈,没有豪迈浪漫,更没有幸福甜蜜等等任何可以给人以麻醉和幻想的东西。就好像是一杯水,有人递给你,你喝了,喝完后你和那个送水人相视一笑,就又各自离去了。至于这杯水究竟是甜是苦,究竟解不解渴,那就要看这个喝水人自己的感受了。主人公的后半生,是让人看到了一个社会的腐败和后退,老舍通过巡警的一生经历无声地批判了人压迫人的旧社会和对小人物悲惨一生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