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任公与璞兰德两书可对比来看,一从国人视角,一从西人视角。任公之书文采飞扬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醍醐灌顶,其渊博之学识、治学之严谨、解理之深入、议论之全面实为学者楷模。其评价李鸿章“然则李鸿章果何等之人物乎?吾欲以两言论断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若李鸿章者,吾不能谓其非英雄也,虽然,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确得其中肯。李鸿章之耻,亦当时中国之耻。李固不当其职,然彼时之朝廷舍李鸿章而何人可当其职。百年自闭,国内不学无术、愚昧自大、混世腐化者何止万万人!中国之耻,固其宜矣!
李鸿章全传读书笔记 第(2)篇他是一个出色的文人;他是一个实业家,然所办实业几成自家及裙带敛财工具而于国家财政未能有多大贡献,其为敛财大种罂粟,祸己国人民也深;作为军人,功在攘内,而非能安外,以腐朽之气练新式之军,不过掩耳盗铃以为一己之私利,终致战败受辱;作为政府官员,在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这个国家里,他在三十年里维持了那种公认的特权阶级优势,不遗余力的增厚自己的财富,时刻保持那种不合时宜的东方道德优越感,不思如何摆脱国势衰弱地位,所作所为仅仅为了维持天朝颜面,至死而无强国遗策留于后人后世,其无大志;作为外交家,通过以夷制夷的手段,获得过一些成就,也因此导致后来中日朝鲜战端,然当时之朝,舍他其谁,以一人之力与多国周旋,实是可怜,其敢于迎难而上,不惧世人唾骂,实是可敬,其所获得的外交成就使他排在了十九世纪国际外交家的前列。
李鸿章全传读书笔记 第(3)篇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1896年,巴黎万国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
轮到中国时,却只有黄龙旗在一片寂静之中缓缓升起,自始至终,没有音乐声,没有掌声,没有国歌。
过了一阵子,在场的所有人开始大笑。他们嘲笑偌大的中国,竟然连首国歌都没有。
在一片嘲笑声中,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拐杖站起来,迈着步子走到黄龙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态毅然,满怀深情唱着家乡小调《茉莉花》。
这个老人就是大清权臣李鸿章。历史书里,他是丧权辱国的罪人,是卖国求荣的权臣。
梁启超却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今天,我们不读李鸿章,不知爱国为何物,更不会知道,在历史洪荒中,一个渺小的人负重奋力前行时需要多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