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人公默尔索生性冷淡,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连母亲去世都无动于衷。后来因为失手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默尔索被判处死刑,但他仍然毫不在乎,反倒是审讯人员因为他在母亲葬礼上没有流泪而将他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根本没有对案件本身进行调查。默尔索一直像个局外人一样对这个世界冷眼旁观,最终在社会的逼迫下走向了毁灭。
局外人读书笔记 第(1)篇作为加缪的早期作品,《局外人》在揭露一个荒诞社会的同时,也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只是为了生活,一切都是生活。
1/
于是他就问我,我对改变生活是不是不感兴趣。我就回答说,人永远也谈不上改变生活,不管怎么说,什么生活都半斤八两,我在这里的生活,一点儿也不让我反感。老板脸色不悦,他说我总是答非所问,还说我胸无大志,这样做生意准砸锅。说完话,我又回去工作了。我实在不想拂他的意,但是我也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仔细想想,我还算不上不幸。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有过不少这类雄心壮志,但是不得不辍学之后,我很快就领悟了:这一切并无实际意义。
2/
晚上,玛丽来找我,问我是否愿意同她结婚。我说这对我无所谓,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结婚。于是她想要知道我是否爱她。我已经回答过一次,还是那个话:这毫无意义,但是我肯定不爱她。“那为什么还要娶我?”她问道。我向她解释这无关紧要,如果她渴望结婚,我们就结婚好了。况且,是她提出要结婚,我仅仅说了声“行啊”。她便指出,结婚是一件人生大事。我反驳说:“不是。”她半晌没讲话,默默地注视我。
3/
我很爱妈妈,但是这并不能表明什么。所有精神正常的人,都或多或少盼望过自己所爱的人死去。
4/
我从来没有特意想玛丽。但是我苦苦想女人,想所有女人,想我所认识的所有女人,想我曾经爱过她们的种种情景,结果我的牢房充塞了这些女人的形象,布满了我的欲念。一方面,这让我躁动不安,另一方面,这也帮我消磨时间。
5/
一个人哪怕在世上仅仅生活过一天,进了监狱也不难度过百年。他有足够的记忆可供追寻,不会感到烦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特权。
6/
任何事情,我都从来做不到真正后悔过。我的心思总是牵挂着即将发生的事情,牵挂着今天或明天。
7/
他确信的那些事,任何一件也不如女人的一根头发。他甚至不能确定自己活在世上,既然他活着跟个死人一样。我呢,看样子两手空空,但是我能把握住自己,把握住一切,比他有把握,我能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把握住即将到来的死亡局外人读书笔记 第(2)篇
尽管加谬所写的时代离我们比较远,但反观身边,类似局外人的这种感觉不要太多。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断断续续读完的,这本书是理想主义者的最强安魂曲,是犬儒主义者梦幻抵达的彼岸,也是存在主义者对存在与虚无的终极叩问和表达。
前部有点茫然混乱,字里行间都透露这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好像主人公生活在一个透明得袋子里,而与普通人不同。当杀人事件发生后,节奏快了起来,像是失控的列车避免不了冲向了山峰那样。
当他处于指控之中,人们却让他不要发言,甚至没有为自己说话的权利。最后人们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认定他不爱母亲,也依此定了他蓄意杀人的罪。法律判处不再依着罪行,而凭主观感受,实在是可笑。而他这个局内人也被其他局外人剥夺了生的希望。
主人公看着外表冷漠内向,其实他对世界和人充满感情。别人看他不哭不看母亲遗容来定义他不爱母亲,太过片面。他虽不哭,但他却时不时忆起母亲的话,有的时候感情这种深层的东西,每个人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怎么能因为表达方式不同而责备别人没感情呢。
而且他总能记得那些生活里美好细微的片段,在监狱中不时回想。他其实是一个真实的人,不会为了达到目的说违心的话,然而却被世界逼迫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