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书笔记1000字(3)篇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
作者:严歌苓
冯小刚执导、黄轩主演同名电影《芳华》原著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部队文工团,以女兵萧穗子的视角,围绕男兵刘峰因“触摸事件”被处分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展开,讲述了事件发生后刘峰和四个女兵不同的命运走向。刘峰被下放伐木连;后来上了战场,成了战斗英雄,失去了右臂;退伍后生活落魄,最后患癌症去世。何小曼一直受众人排挤,后来被处理到战地医院,成了模范人物,却患上了精神分裂;甚至是“我”(萧穗子),也因写情书被揭发后遭排挤;包括林丁丁和郝淑雯,其命运也不无残酷之处。小说中的这些人物,没有谁有真正幸福的结局,没有谁是真正的成功者。这种幻灭,仿佛一切都起源于那场芳华之年里的背叛,“我们当时怎么那么爱背叛别人?怎么不觉得背叛无耻,反而觉得正义?”小说里的精神自省时时涌现,反思了时代和人性。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书看了一半的时候看了电影,从电影院出来别扭了半天,跟我爸说,这片子是不是三观有点儿问题啊,怎么感觉啥也没说还好人没好报呢。我爸问我,什么叫好报。一句话把我问服了。对于刘峰来说,电影结尾旁白里的那一句,“只是刘峰和小萍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知足和平静”,不就是他们心里的好报么。相较电影更喜欢书,人性的善恶都更有棱角一些,没有电影的温吞和含糊。作者花了大篇幅讲小曼的家庭生活,句句锥心,压抑的情绪表达得很到位。还有一大部分篇幅用来以小穗子的身份自省,自省这群平庸自私又不甘承认自己平庸的人在刘峰面前的无力感,表达很准确。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平庸的,即便嘴上这样说,潜意识里一定是拒绝的。正是因为如此,才显得刘峰这个人格外不同。他深知自己的平庸,因而有生根于泥土低到尘埃里的谦卑,甚至可能是自卑,认为自己只能通过给予和不给别人添麻烦来实现自我价值。有人也许说这样是胸无大志是本末倒置,但是九型人格里忠诚者的设定就是如此。这世界哪有那么多改变世界的人,多得是连自己都无法改变的人。一个人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周围的人过的好一些,就已经算是他的成功了。鲜花和掌声都是献给舞台中央的,做好一个鼓掌的观众也不错。若闭眼那一刻心安理得,自认不曾亏待任何人,也算得了好报吧。善良的人渴望得到的大概只是那一份心安理得。愿善良的人都可以守住自己心里那一份安宁。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感谢同龄人冯小刚和严歌苓,他们让我重温了一遍青春。

《芳华》是被我吸引的作品,联想到了自己和自己身边的许许多多,这或许就叫有通感或代表性吧。票房是硬道理,能把我们这一代人口袋里的钱掏出来不容易,简直要和保健品媲美了,然而,是心灵大保健。

虽然写的是部队大院的文工团战士,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好像都被浓缩挤压在那一小块军营里,命运被自己和看不见的力量把玩着,抛弃着……

小小的军营里,官二代红二代跋扈和优越,何小萍那样被踩到泥潭里再无力生还,刘峰享受崇高却不懂如何掩盖本性,还有身在困境却心思明净的穗子。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正常的人性不能萌芽和生长,成为一株被委屈和歪曲再被碾压的小草,但她依然要朝着有太阳的地方艰难地生长。

人生没有彩排,没有如果,不会重来,没有后悔药,每场都是现场直播。醉过方知酒浓,遇见你,美好我,爱过才知情重,有缘才会遇见,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芳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天真烂漫的年纪,这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记忆。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严老师写的小说画面感时代感都很强,适合拍电影。

与其说被书中某一个人物所感动,其实是被作者毫不留情地将人类的面皮撕开露出人性丑恶的那种勇气所感动。真是位凛冽的女子哈。

其实人这一生本也求不了个啥收成只能求个过程吧。书中有句话说得好,“俗气代表着生命力,不俗的人往往魂比肉体活跃,等于半死的。”就这种半死的状态活下去就好吧……

再说说这个小曼和刘峰啊,一个是本我胜利了,一个是超我胜利了,两个都死在了失去自我的路上,两个人都被安排上痴爱一生的命运。命运用“爱情”这把折磨人到骨髓里却让人追着喊着心甘情愿的匕首扎死了这俩小动物,有些可怜。

嗯~到现在来看觉得当时那个时代挺遭心的,书里说“那是一个讲坏话的时代,是一个背叛的时代”,虽然那个时代到现在看起来有些特殊,但其实哪一个时代不特殊?哪一个时代不遭心呢?这只是一个好故事而已,有人情、有人性还有时代文化的传承意义,那就够了。

似水流年,斗转星移,生生不息。

感恩!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