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知道答案(珍藏版)
武志红
◆ 第1章 序:回归身体,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 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 第2章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 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说,我们不能剥夺别人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这种想法的境界要更高
◆ 第4章 身体知道心灵的答案
>> 让你与个案的链接左右一切,引导一切。一定首先是身体的链接,意识或思维是不能链接的,意识和思维是孤独的片段,它们会四处乱跑。 ——美国著名催眠治疗师史蒂芬·吉利根
觉察到身体的反应,就会多一份从
◆ 第5章 感觉:破除内心藩篱的钥匙
>> 其实,我们惧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带给我们的感觉。并且,我们之所以惧怕一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感觉,经常是因为,这件事和以前的某件事很像,唤起了我们以前的某种感觉。
>>王阳明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知行合一
◆ 第6章 哺育你的内在保护空间
>> 当你深深地扎根于你的体内时,成为你思维的观察者,你会很容易进入当下。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任何事情都不会动摇你。 ——摘自埃克哈特·托利的著作《当下的力量》
>
◆ 第7章 跟着感觉走,成为你自己
卓越的人和普通的人之间的差异,首先是心理评价机制的差异。卓越的人有一个内在的心理评价机制,普通的人有一个外在的心理评价机制。卓越的人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答案,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听从直觉的指挥。普通的人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撑,排斥或忽略自己内心的体验、感觉,作决定的时候,也容易迷失在缜密但摇摆的理性中。
◆ 第8章 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 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觉知之光去照亮它们。
◆ 第9章 穿越心灵的保护层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 第10章 不要成为自己心念的囚徒
>> 依照印度古老的传说,每个人临死前最后一个心念,就是这个人下一辈子的使命。 这个传说,会认为生命是一个不间断的轮回,有前世、今生及来世。
◆ 第11章 突破思维的心魔
思维永远不会找到解决方案,它也不会让你找到解决方案,思维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摘自芭芭拉·安吉丽思的著作《活在当下
>>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创办了“森田疗法”,其精髓可以总结为八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 第12章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 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对现状的抗拒,也就是无意识地去抗拒本然(what is)的某种形式。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 ——摘自德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的著作《当下的力量》
>> 当一种痛苦的感受产生时,我会坐下来,或躺下来,感受我的身体,将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从这个部位开始感受,然后一点点地转移注意力,感受整个身体。如果某个部位的感受很强烈,尤其难受的感觉很强烈时,我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那里一段时间。
◆ 第14章 警惕可怕的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
◆ 第15章 认识你的生命游戏
>> 人生就是一幕戏,每个人都是主角。然而,我们不只是在演出,更是这幕戏的创作者。因为一般戏剧总有个既定的结局,人生则不同,结果往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摘自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二)“你此生唯一的目的是净化你的灵魂。”
>> 所谓命运,依照心理学的经典解释,就是我们将自己童年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成年的人际关系中,结果 运就成了一个无聊的轮回
但轮回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制造同样的机会,让自己处在同样的人际关系模式中,好从中修炼自己的心性。怎么修炼呢?这涉及心理学两个核心的概念——投射和内摄。所谓投射,即将自己的内心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具体而言,即将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中。所谓内摄,即将外部世界吸入到自己内心中,具体而言,即将外部关系吸入到自己内心中。我们每玩一个轮回的游戏,都是在制造一个机会,先将内心的东西投射到外部世界中,然后再将外部世界的样子吸入到内心中。假若我们发现,这个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本心似乎有些不同,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心改变了。
◆ 第16章 心理问题是一种选择
如果移除了障碍,人自然会发展为成熟的、充分自我实现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棵橡树。——美国心理治疗家欧文·雅洛姆我愈来愈相信一个说法——每个人都是本自俱足的。
重塑信念”,分四个步骤:一、找到困扰自己的一个信念。二、发现这个信念的坏处和好处。三、将这个信念放到治疗者的手上,治疗者通过一种叫EMDR(二指疗法)的治疗方式拿掉这个信念。四、形成一个新的信念并将其大声念出来。
◆ 第17章 想要什么,先给什么。 在任何一个时候你需要帮助,你的祖先们,你的潜意识就会送给你很多帮助。 ——美国著名催眠治疗师史蒂芬·吉利
◆ 第18章 艾瑞克森:疼痛铸就的催眠大师
虽然承受着巨大的身体折磨,他却是我们遇到的最懂得感谢生命的人,他这方面的人格特质,大大地增添了他身为一位治疗师和老师的说服力。 ——杰夫里·萨德谈他的老师米尔顿·艾瑞克森
>暗示是催眠中的一个重要术语,通常意义上,催眠师会通过暗示来影响个案接受自己的诱导。
◆ 第19章 借天才的策略唤醒你的心灵
第一件事,把自己放在一边,把那些‘我想要’的想法放到一边,记住莫扎特的策略,‘这些事情只是透过我而实现,而不是由我而实现’。”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心理和灵性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而表达,这就是身体的疾病。
◆ 第20章 问问你的疾病想说什么话
>> 你的身体有一个症状,这个症状有没有藏着一个想法?你可以问它,如果它可以说话的话,它会说什么? ——美国培训师罗伯特·迪尔
>> 罗杰斯说,真诚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所说的和所想的是一致的,这叫不欺人,一层是所想的和所体验的是一致的,这叫不自欺。能做到前一层真诚的人是相当多的,但能做到第二层真诚的人就很少了。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或许是我们太依赖于头脑了,而头脑很容易自欺。 一旦出现自欺,头脑和身体就会陷入分裂状态,头脑朝这一边走,而身体则走向另外一边,一些身体疾病随之出现。这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去对付身体的症状,试图消灭它。假若我们这样做,就是忽略了身体症状所传递的信息,而未必会得到消灭疾病的结果,甚至会被疾病所消灭,或者说,头脑最终被身体所消灭。 我想,这句话在很多时候也可以用到我和你身上——“你很快会好转,只要你能尊重你的这些症状背后的一些信息。
◆ 第22章 心灵感应:超越距离的心灵共振
>> 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写道: 地球是一个生物体。借用他的话,也可以说,我们整个民族也是一个生物体,我们彼此之间并非没有任何联系的独立的个体,而是切切实实有密切的沟通的共同体,并且这种沟通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只是我们的大脑意识不到而已。
◆ 第23章 流产的胎儿还在怨恨吗?
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 第24章 聆听你内在的声音史蒂芬·吉利根说,头脑里的声音,常常不是自己的,它们更可能是来自父母、老师和其他人的声音。
>> 讨厌、厌烦与鄙视等包含着对别人强烈评判的感受是从头部发出的。 同情、包容、爱、悲伤等种种渴望爱又担心失去爱的情感是从胸部发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 力量,宁静,与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合为一体感产生时,注意力是集中在小腹部的。
>> 在我们生命早期,我们都有一个阶段,是想用肚子与别人建立链接感的,但逐渐地有了转变,先是变成通过心与别人建立亲密感,最后变成了通过头脑与别人交流。
◆ 第25章 寻找属于你自己的真理
>>别人证悟到的真理,只是他自己的真理,而不是你的真理。 ——印度哲人葛印卡
>> 如马丁·布伯的《我与你》,美国思想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俄罗斯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系列著作,我国哲学家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等
>> 强迫症的真正核心内容是,“内在的父母”的声音拼命打压“内在的小孩”,而“内在的小孩”的声音微弱到似乎听不见了,这时思考就会脱离身体成为一种纯粹的思考。
◆ 第26章 找回失去的自我
当你的情绪被触动的时候,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触动了你情绪的那个人身上,就是累积内在力量的开始。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 第27章 不含敌意的坚决
>> 觉察和接纳,是消融负面情绪冰山的最好方法。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 点评
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我们有三种智慧:身体的智慧、认知的智慧和场域的智慧。
觉察到身体的反应,就会多一份从容
身体知道答案(珍藏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我读的第一本是《感谢不完美的自己》,那个时候我正面临严峻的家庭危机,我和父亲因为我未来的方向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做一件事情就像盖房子,会很努力地一层一层搭建,但一旦我觉得有做不好的可能,我就会把房子全部推倒,去否认过往的努力。当然这样描述夸张了点。但事实上我就是这样一个缺乏安全感,害怕亲密关系的不稳定,一旦做不好就对自己有指责的人。看完这本书后大概两个月,我开始真正意识到了,要学会原谅自己,原谅父亲。去理解和接纳不完美的父亲和自己。
在读《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时,我的生命根基已经发生了改变,找到了生命的航向,我看到了自身的恩赐,在重新塑造自己过程当中,我愈加的认识到了生命的珍贵,在自我成长的路上,真实是有多么重要。我是一个放不下过往的人,但我意识到了我不是为别人而活,我不能继续活在幻想和回忆中。一个词“察觉”让我打开了心扉,一个“信”字让我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有书友说我的思想很丰富很成熟,是不是因为读书多的原因?事实上我读书并不多,只是经历的多,带着经历去读书的时候,书中的很多内容就理解的比较到位。我不是一个聪明人,但我渴求人生的智慧。
身体知道答案(珍藏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看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感受”两个字,对于不好的情绪,不好的事物,每个人都会选择隐瞒、逃避,而不试着去接纳,最终坏情绪被隐藏了,请记住是“隐藏”不是“消失”,自己是“忘”了,可是身体还是记得,它只是静静的沉淀,然后选择在某个时段爆发。因而疾病乘虚而入,身体每况愈下,这些都是以自己不清楚的情况在“发泄”。
当自己真正理解并且接受时,“病”也会随着慢慢好,要学会淡然处之,并适时的放空心灵使自己归于平静,这样也益于身心的健康。
我突然明白了“气场”这个词,有的人柔和,接近他/她便感觉轻松愉悦,有的人善于算计;接近他/她会感觉到背脊发凉或阴风阵阵(有可能不是你的错觉哦)。
接触的人越多,我感觉自己的第六感越可信,往往自己不愿意接触的人强迫去接近,最后都只是恶心自己,所以现在我学会了不勉强自己,尽量做自己想做的事,追随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被别人的意愿所左右,因为往往强迫自己做的事,最后结果都不是太好,那何不迎合自己的内心,做快乐的自己。[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