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离开的,留下的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离开的,留下的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我”在未婚夫彼得罗一家人的帮助下,出版了首本小说,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而留在那不勒斯的莉拉却身陷贫困而卑贱的工厂生活。 “我”像个骑士一样,再度介入莉拉的生活,并动用丈夫一家人的关系,让莉拉和恩佐的生活有了转机——他们成了那不勒斯地区最早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他们顽强、坚韧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开始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我和莉拉之间再次胜负难辨。婚后的“我”开始面临自己的创作危机,而平静的、中产阶级式的婚姻也令“我”疲惫不堪。对社会变革颇为冷淡的彼得罗希望“我”放弃作家的身份,而“我” 在扮演“母亲”、“妻子”这些角色时,总是避免不了内心的分裂、紧张……
离开的,留下的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读那不勒斯四部曲是源于看到的美剧(我的天才女友),而看美剧又是源于一篇公众号的影视推荐。文章具体讲述的什么记不清了。

        但是两个插图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金发小女孩有点茫然的表情,很精致,我是个颜控,一下子就激起了我的兴趣。一个她们长大了,莱农问莉拉还想写一本书吗?莉拉回答,她已经不写书了的动图。

        尽管我在电视剧和原小说都没看到这样的情节,但是我确信自己没记错,它是这样描述的。

       当时根据这两张图 我猜想的是,这应该是描写的两个女孩,一个很聪明,一个很规矩,聪明的女孩经历一些变故,迫于生活 放弃了梦想。规矩的女孩很幸运,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变得很好。

        虽然感觉大致是这样,但是通读了整部小说,又不是这样。这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和塑造太形象了。通过一系列情节的变动和转折,通过小时候到老年的漫长时间线,我感觉自己也是她们的一份子,以旁观者的角色陪着她们了一生。

       而外国文化确实还是与我们有些差异,文章中开始对性和情人的描写让我很不适应和习惯,但是后来逐渐接受了,这就是主人公的日常生活,没必要刻意回避。

        这部小说的讲述着是莱农,但是她更着重渲染莉拉的重要,而处处否定自己。就像我们生活中经常有别人家的孩子,处处优秀,衬托的自己愚笨无能,不自信。但是相较与莉拉,我更喜欢莱农,虽然她愚蠢,自卑,虚荣,攀比,放荡,平庸。但是她也努力,勇敢,谨慎,勤奋,乖巧。好的不好的都有。这正是人之本性,她把自己的内心完全解剖在了读者面前,她这个人物很真实。

        而莉拉,是很聪明,对任何事情的学习和掌控很容易,只要她感兴趣,她的就可以无所不能的感觉。她有自己的小心机 她固执坚持己念  她对自己期望过大,但是又因为种种原因囚于一个地方。当她想改造,并且付诸行动的时候,偏偏又事与愿违。她就像一个上天的意外的产物,有着不同寻常的聪明才智,但是因为不同寻常,所以需要种种东西禁锢着她,才不会打破这世间的平衡。

        在那不勒斯其中一个破败的小城区,两个女孩的友谊从这里开始。莱农从莉拉的身上看到了一股劲,这个是她所没有的,所以她亲近莉拉,学习莉拉。而莉拉,因为穿着和性格的孤僻,没什么朋友,莱农和她在一起,她也很珍惜。莉拉想法很多,而莱农只是随着莉拉行动,像是一个附庸品。然而莉拉因为家里的原因不得已缀学,莱农继续念中学的时候,两个女孩不再腻在一起,开始有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发展道路。

        莱农上中学之后上高中,然后上大学,成绩优异,受人喜爱,与很多优秀的人交往,写了一本书,与地位很高的教授的儿子彼得罗结婚 ,排除那些生活细小的插曲和意外,莱农的人生到这里是很完美的。

        她一直想逃离出生的那个城区,她想过优雅体面的生活,她做到了。但是她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意思,她被什么禁锢了。就像我们一直所期盼的东西,未得到的时候非他不可,得到了发现不过如此的感觉。

        她一直喜欢的尼诺,有一段时间来到她家,然后他们在一起了,她决定和彼得罗离婚,带着两个女儿和尼诺回那不勒斯生活。

        然而尼诺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他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渣男,他利用自己英俊的外表和聪明的脑子,吸引女人,让她们对自己的事业帮助,他同时有很多情人,他用很多谎言骗自己的妻子,骗莱农。

        庆幸莱农最后离开了他,虽然离开彼得罗跟了一个渣男,让莱农贫穷,过的也比较艰辛。但是回到那不勒斯,回到莉拉身边,她之前贫瘠的灵感不复存在,她陆陆续续写出了很多作品 。

        而莉拉缀学去鞋店帮忙,她读很多书,还设计不一样的鞋子,和她哥里诺一起制作,但是她哥哥越来越浮躁,虚荣,并且偷偷把鞋子给他们父亲,抹去了莉拉的功劳,她逐渐失去了兴趣。

        她受到了马尔切洛的追求,但是她厌恶她,所以她选择了斯特凡诺,但是斯特凡诺并不是表面上那么温和爱她,他是一个商人,利益至大。虽然莉拉和斯特凡诺结婚了,但她眼里容不得沙子,虽然有钱,但她的婚姻生活很不幸福。

       她遇到了尼诺,尼诺做了莉拉的情人,他们很疯狂,甚至尼诺差点放弃前途。但是后来他们分开了,莉拉生了孩子,和恩佐在一起了,那段日子很清苦,她在肉肠厂上班,为了十里拉很辛苦,但是下班之后她也和恩佐开始学计算机。

        莉拉每每让人觉得她这一生就这样了的时候,又会展变出新的局面,她起起伏伏,虽然只在那不勒斯,更多的时候是在城区,但是她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到处旅行,过着优越生活的莱农乏味。

        后来莱农回到城区的时候,莉拉已经和恩佐开了一个计算机公司,已经算是城区的重要人物了。

       后面就不剧透了,结局比较让人唏嘘,但是又让人觉得理应是这样。

        城区每个角色和每个原生家庭,和城区环境的塑造,让那个的小城区,像一个按了播放键的视频,动了起来。

        他们小时候的玩伴和敌人和朋友,都和莱农和莉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她们俩自己个人后来怎么样,她们都是在那个城区长大,那些人陪伴着她们经历了许许多多,贯穿着她们的一生,直到各自死去。

        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结束方式,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绪,他们不是书中的角色,是个活生生的人。

        这是让我最佩服的地方,很多书籍可以把主角塑造的很形象,但是很少把每个人塑造的都那么形象。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文章看着有些杂乱,文笔之类的也不是很讲究,但是作为小说,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是特别好的,值得一读。

离开的,留下的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其实,我明白女生之间会相互比较。我希望你过的好,但你不要过的比我好。

每个人都会有妒忌,但是菜农把嫉妒心放在心里,多年之后,仍然未忘却。对于她成为一名作家,我觉得她缺少自己的思想。因为她一开始只知道去复述他人的东西,假装自己可以听得懂。但是,她缺少一种活力,让人去欣赏。虽然她读了很多书,接受了高等教育,但是她仍然处理不好家庭,工作的关系。把动力寄托于朋友,爱人身上。最终,她和尼诺离开,我觉得是一种冲动。

莉娜是聪明的,虽然她很张狂,但是生活已经教会她该怎么做,把握那些爱她的人和她爱的人。

尼诺真的像是毒品,只要有人碰了,就会上瘾,甚至会疯狂。小时候迫切希望自己不像他父亲那样,从一张床上睡到另一张床上,对待感情很随意。但是,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喜欢上了莉娜,后面明白没有钱和权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他就沉迷于这样的游戏里。

最终我很期待后面的故事,猜测,黛黛和莉娜的儿子可以会在一起。而且菜农这样做,到后面,可能会后悔。其实她的丈夫挺好的,虽然是一个活在柏拉图世界的学者,但是他在努力做好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职责。[微笑]

离开的,留下的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

那不勒斯第三部,太好看了,特别特别想看第四部啊。

随便说两个点。一个是同样都是不甘和嫉妒,好像很多留言者都偏心天才、锋锐、外向和极具破坏力的莉拉,但是大部分人能活成的最好样子也不过是莱农那样的隐忍顺从啊。另一个是完美的友情或者感情当然不该含任何的负面情绪,可没有人是完美的。那不勒斯系列里不完美的友情写得特别特别真实啊,以彼此为标,关心支持竞争嫉妒伤害什么都有,但是终于还是友情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