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天意(同名网剧原著)》读后感_1600字

《天意(同名网剧原著)》读后感1600字

有个夜晚失眠,一晚上读了一本玄幻书——《天意》,讲的是项羽、刘邦的年代,韩信作为一个天纵之才,是如何学习,首先投奔项羽,结果不被重视,转而被张良发现,力荐去了刘邦那儿。

这个故事的出奇之处在于,它将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都置于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下,所有天下的纷争,秦王嬴政为什么能够掌权?后期为什么又一心要获得长生不老药呢?这些都来自于一股神秘力量。

原因是嬴政被“神”选中的人,“神”还选择了一个人就是彭祖,在历史上,彭祖是活了超过800岁的人。

彭祖作为“神”的使者,一直在为“神”搜寻能够掌控天下的人,目的是为了能够帮助“神”在大海中造出一块陆地,这样的手笔非得君主不可。

本来嬴政是比较好的人选,可是他却一心想要长生不老,最后惹得“神”怒了。

“神”又选择了一个人——张良,结果张良的长相比较阴柔,像女人一样,不是一个最好的君主人选,所以“神”又重新选择了一个人韩信。

故事写得很棒,算是重新读了一遍历史。如此不同的角度去写,还是第一次读。

韩信后来会死,因为不听从“神”的旨意,甚至用“神”的箭杀死“神”,结果“神”选择了刘邦。这也解释了韩信在前期表现的如此睿智英明,可是在后期的时候就是任人宰割。

看完以后,很感慨,倒不是因为这个故事,而是来自于最近一直和朋友说的一个话题,是不是所有的君主都会在夺得天下后,杀死功臣?比如明朝朱元璋、汉朝刘邦,这应该是所有君主中杀的最为彻底的两位。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一起共同打天下的时候,有着第三方敌对势力的时候,怎么就可以同仇敌忾,共同御敌?而在夺得天下后,就失去了这份心胸和智慧了呢?

甚至在想,如果是项羽获得了天下呢?他会不会杀了所有帮助过他的人呢?

朋友跟我说,这个可能前提就不存在啊,项羽的身边根本不会有帮助他的人,因为他根本不相信任何人。他只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

可是为什么刘邦能在战争时期相信人呢?在战后不相信人呢?是否意味着战后的刘邦,智慧已经和项羽沦为一道了呢?隐约感觉到,项羽和刘邦的不信任别人,是有着不一样的地方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的思考。

刘邦之所以能够在战争时期,能够重用萧何、韩信、张良等人,而在战后却杀了三十多位大将。把刘邦看做一个整体,把萧何、韩信、张良等人也看做一个整体,他们组成的世界就是二元世界,而项羽就是那个三元关系中的第三者,所有在二元关系中的恶都被投射到了这个第三者身上,反而能够促进刘邦和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关系,也就是二元关系中的坏都投射到了第三者身上。而在项羽兵败乌江,自刎之后,这个第三者就消失了,只剩下了二元关系。

这个时候,只有刘邦这一个独尊存在,而萧何、韩信、张良等人依然是一个整体,因为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臣下。在二元关系中,好和坏都是存在的,却没有一个外部的第三方来承接这一切,所以这些坏只能在二元关系中继续存在,等到了某一天的时候,关系就会变化,新的三元关系就会构成,和皇帝没有站在同一角度的臣下,就会被怀疑、赐死。

很多人会问?难道二元关系中一定会产生坏吗?一定会!有办法化解吗?当然有,那就是进入到三元关系,引入一个第三方,这个格局会被打破。

如今,也不再是一个人唯我独尊的年代,所以三方关系,是最稳定的关系。这种手段经常会被用在家庭中夺取权利的时候,如果能够认识到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二元关系中的坏就有了被承接的可能性。

给我的启示是什么呢?修炼自己,学会处理二元关系中的怀,好好地去承接它,同时一定要避免引入第三方。因为权利关系中,“三角化”会经常被无意识的使用。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首先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中心,不是我一个,我认为的所有东西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其次,认识到对方也是一个完整、平等、和善的存在,尊重他的意志力,看到他的存在。

对自己多质疑,对别人多同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