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照片在哪里:跟李少白学摄影》读后感2300字
《好照片好在哪里》二
“好照片好在哪”?我笔下所谓的“好照片”,固然指的是“好的摄影”作品,包括李少白笔下的“好照片好在哪里”也应该指“好的摄影作品”。
我知道,正常的我们,在旅行中都会用相机记录那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是,对于不会摄影的旅行爱好者来说,他们经常拍摄的莫过于到此一游了,而这种照片,很显然不能再朋友圈立足,也更谈不上漂亮风光摄影大片。
好的照片(好的摄影大片),是没有文字去描写,就是用心去解读。它的艺术语言基调就是:光与影。
我常说:一切艺术是以人为中心。当然,我的言论也常常很偏激,这也是我走进网络文字这么多年来,留给网络朋友这样的一个认识,也是一个网络好战分子。
但是,对于摄影这门瞬间艺术来说,“好照片好在哪里”?这个话题,理应针对每一个摄影风格来谈论。
比如:好的风光摄影照片,好在哪里?好在对“镜头”的选用;好在“光与影”的运用;好在摄影师对大自然一种情感的解读;好在摄影师能够很好的把握光圈与快门组合的技巧;好在构图;好在后期的再“创作”――剪裁。
比如:好的产品广告摄影照片,好在灯光的运用;好在产品的布局;好在照片的成像率;好在产品色彩的还原度;好在摄影师能够将产品的拍摄画面,完全与商家的广告语吻合起来。
好的肖像摄影照片,好在灯光;好在摄影师那一瞬间给人物内心情感挖掘出来。
这里我只能拿政治家的肖像照片来比举个例题。因为,名人效应是很容易让世人过目不忘。
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肖像(这里遗憾的是“微信读”没有上传图片这个功能)。丘吉尔有个习惯,无任在什么场合下,手上雪茄总是不离手的,雪茄也就成了丘吉尔首相个性上的一个标签。
但是,这位摄影师在帮他拍肖像时,一心想给首相拍个不同寻常的镜头,又如何给首相拍出多一副威严感?于是,摄影师突发奇想,决定趁丘吉尔不注意,一个招呼也不需要对首相说下,让助手直接的给丘吉尔手中的那支雪茄夺走,丘吉尔怎么也没想到还有人敢对他这么做,不仅仅一脸无无奈,还很不高兴。因为,丘吉尔在任场合下,都习惯性的右手拿着拐杖,左手夹着雪茄,这两样东西也是丘吉尔从没有脱离过手中,尤其是雪茄。
而此时他左手的雪茄没了,也只能给那左手挟着腰,一臉满满的不开心,两眼睛还瞪着摄影师,心想,还没有谁敢对我如此的行为。然而,也正是这一瞬间,摄影师抓拍了丘吉尔这一镜头。就此,给世人,给英国人民留下了丘吉尔这一珍贵而又伟大形象的经典摄影作品肖像。谈用光,这位摄影师的处理也非常的巧妙。他给丘吉尔的背景光打在仅仅他的头到他的双肩位置,其背景色皆与丘吉尔首相的黑色大衣混为一体,这样的处理就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出丘吉尔首相那副尊严形象。
从肖像来说,无任油画肖像,还是摄影肖像,我们几乎看不到面对笑容的肖像,如果你笑了,那么,会抢掉摄影师或画家的表现力。此时的摄影师(摄影家)要表现的是你内在的东西。而肖像主要是凝聚人物的一种精神世界。
这就好比我们看模特秀大赛,也几乎看不到模特带着笑脸在走秀。那样,会分散观众对她们所要展示的服装设计的注意力?尤其人体摄影,没有哪个摄影师去让他的镜头下的人体模特带着笑容去拍摄,那样出来他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淫荡”照片,色情照片,很不严肃。
其实,拍摄的题材千千万万,摄影师的种类也就随之被细分为很多种。有的人专长于街头,有的人专场人肖像,有的人专长于景观,有的人则是文武全才无所不能。但是,真正的好的摄影作品,还是在于作品的生命力。有的“摄影作品”也就是一张照片而已,最多给人一个美的享受。有的摄影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这就是“好照片好在哪里”的一个深度话题。
其实,真正的“好照片”,“摄影大片”,有深度的照片,有生命力的摄影作品,几乎都是在新闻摄影照片中诞生!因为,新闻摄影,讲的是“纪实”。
好的照片,除了摄影本身的艺术语言,其根本性,还是作品的深度。而不是一味的玩技巧。固然,摄影创作中,还有后期创作,所谓的后期处理创作,也叫再创作,就是通过作品的剪裁或暗房的处理。但是任何艺术不能玩过了,过了也就适得其反。
我是喜欢那些生活题材的人文纪实作品。我当年做摄影工作者的镜头下,犹如今天我的网络文字,都是喜欢写人与亊。
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摄影家镜头下的,过多的是风光摄影作品。
我们现在无论从这个网络上,还是历次全国影展,我们摄影家镜头下现在很难出“大作”。他们镜头下即便是“大作”,也几乎追求的是唯美主义,很难看到具有影响力的纪实性摄影作品,其作品严重的缺乏“深度”。
就好比今天的我们满嘴唱赞歌,一味的留给世人的都是“正能量”,人们在这个时代下也几乎找不到“思考。尤其那个“画地为牢”的“美编”里。。。。。
比如,我原来所在他那个“美编”里所贴出来的摄影作品,就好比美编里所贴的文章,满嘴赞歌,似乎人人都活在那个“歌舞升平”的大唐鼎盛年代。个个都在追求一个表面美,形式美。除此,就是儿女情长,张家长,李家短的,读起来,听起来都美,似乎很有人性化;似乎那就是在与时俱进,继承发扬光大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从中都很难找到一个思想上的碰撞。
“美编”里的人,给我的感觉,似乎个个都已经到了风蚀残年……否则,也会过早的进入老年痴呆症。。。。没有思想的碰撞,又是一个很可怕的人类社会!
其实,今天的我们“中~梦”,这个“梦”看似很伟大,其实,这个“梦”就是一个“皇帝复辟梦”。难道现在搞的不是封建社会那一套吗?
《好照片好在哪里》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