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的女性(全集)》读后感1600字
《醒来的女性》是本长篇小说,年底事多,断断续续花了半个月才看完。看完总体认为是用小说的形式诠释了波伏娃的《第二性》。波伏娃这部大作我是少年时代看的,当时老姐在看,我也拿来啃了啃,当时看的似懂非懂的,不记得有没有全部看完,反正有个印象就是波伏娃认为女人之所以成为“第二性”是社会塑造的结果,是遵从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的安排而成的。虽然对波伏娃的《第二性》没看透,不过也没妨碍我日后在有人提到这书的场合虚荣地表示自己也看过,尽管有点心虚,看来啥时还是再瞅瞅这书,补补课。嘿,扯远了,说回这本小说吧:
小说主要述说了女主角米拉前半生的故事。一个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小镇的早慧女孩,成长于保守的40年代,在50年代像大多数当时的女性那样早早嫁为人妇,但在60年代失婚后开始寻求自我。小说多用第三人称叙事,但是有时候又会插入一个自称“我”的第一人称,作一些大篇幅的观察、思考和评论。这个“我”看着好像是客观的第三者,但是又很熟悉米拉和她的朋友们,知道她们的各种故事,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很想知道这个“我”是谁,不过,按照小说的惯常写作方式,神秘人物总是最后才表露身份,所以为了追查“我”,我耐着性子把这本长长的小说看完了。
看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坐船游河:一开始波澜不惊,慢慢发现风景在你面前展开,但是再往前走发现还是那些风景,不免觉得沉闷,正闷得想要透口气的时候,忽然这船折出了原来的航道,绕过一道弯,别样的风光突然出现眼前,让人愿意继续凭栏而望。米拉的故事或者说她的前半生可以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她从少时求学时满脑袋的想法和想做的事情到无奈收起这些想法按社会要求嫁为人妇并渐渐接受沉闷的婚姻生活打算妥协的人生阶段;后一部分则是她被离婚后重新回学校深造开启不同人生的阶段。在她不同的人生阶段,她遇到了不同的朋友,和她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高高低低,欢笑、悲伤或者是狗血,所以米拉的故事其实是一群背景各异但面对同样困境或问题的女性们的集体故事。
小说前一部分花了很多篇幅描写米拉成为家庭主妇后的生活,她带孩子、做饭、打扫、购物、和住在同一社区的家庭主妇们相互交往,因为当时女性除了结婚成家,在家持家,就没有更多的机会让自己在社会上自立,女性们都只能以丈夫、家庭为中心每日营营役役,还要时刻担心这苦心经营的一切不保,我一边看一边脑海里就浮现出美剧《绝望主妇》的画面,封闭的社区、看似光鲜美满的外表下,各主妇们的黯然、悲苦、绝望……米拉的内心里是荒凉的,但是在丈夫提供的日渐舒适的生活面前,她慢慢也开始认命了,只是世事岂如人意,就在她接受了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她被离婚了,原因很简单,丈夫提出要迎娶新太太。于是猝不及防间,米拉的生活不知何以为继,后来看到她原来的一个主妇朋友去学校进修,她也决定重拾当年想继续读书的想法,于是她的新生活展开了,在小说的后一部分,米拉在大学里认识了新的朋友,她们个性各异,经历各异,但是因为都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而过得很开心,米拉在学校里收获了友谊甚至还有爱情,只是最后米拉还是和爱人分道扬镳,并且随着毕业,朋友们难免各散西东,米拉选择了在社区大学教书自力更生,生活虽然孤独,但她决定继续努力过下去,毕竟她已经能自立于这个社会了,这也是她和她的朋友们在学校里无数次地倾心交谈和讨论后,还有参加各种活动(嬉皮的、反战的、种族平等、女性权力等)的过程里,她慢慢明确了女性需要独立自主的意识。到最后的最后,小说结束时,那个第一人称“我”的身份才被揭示,原来正是米拉自己,凡是属于反思或议论的部分,作者都安排从“我”的角度去陈述。
看完整本小说,最大的感想是很庆幸晚生了若干年,可以享受争取女性权利的先锋们的成果,十分感谢包括像波伏娃、米拉、瓦尔(小说里米拉重返校园后结识的好朋友)等许多勇敢的女性,她们用她们的生活和影响力改变了局面,让更多的女性可以有机会争取权利、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