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症漫记》读后感2300字
“这个世界太糟糕了,几乎所有人都在理智上成了盲人,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愿睁眼去看世界。”
刚摸到书时,我就被封面上的这句话震慑住了。然而这只是开端,随着我翻开第一页,我的目光就再也移不开了。
首先我要说一个本书不同寻常的特点:全书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一个人物的名字。不过话说回来,一个人的标签可以是名字,也可以是其他的。于是本书有了眼科医生、医生的妻子、第一个失明的人、戴墨镜的女人、戴眼罩的老人、斜眼小男孩、偷车贼等。
故事从一个十字路口交通堵塞开始说起。一个开私家车的男人在等候红绿灯时突然失明了,而第二个失明的,是好心送他回家却又偷走他车的偷车贼。第一个失明的人在妻子的陪同下去看眼科医生,接下来同在眼科诊所的戴墨镜的姑娘也失明了,下一个是眼科医生,再下一个……失明症就这么在这座城市蔓延开来,如同鼠疫、霍乱一样极具传染性,但凡有过接触或是打过照面都有可能感染,最初罹患的源头也令人捉摸不透。不同于我们所知的盲症,书中是这么描述这种病情,
“眼前只有一片刺眼的白色,我感觉一个牛奶海进到我眼里来了,好像没有黑夜”。
随后政府介入,开始将失明症患者和疑似传染者关到隔离区。起初他们被隔离在一间废弃的精神病医院,士兵在外看守,除了食物以外几乎不供给任何日常所需用品,且宣称如果有失明者超出事先划定的界限,在一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士兵可以直接枪毙失明者。
的确,这已不仅是警告,而是切实的行动了。士兵手握枪支,却害怕盲人,一旦盲人有超出预期外的举止,就会被无情扫射。
说到这里,你大概能猜到隔离区内的情况有多糟糕了。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到后来的几百人,从堵塞的厕所到过道、各个寝室,到处是难以忍受的活人、死人的气味和随地可见的粪便、呕吐物。中途看得我直反胃,我在想,情况还能更糟吗?
能。在这群被隔离的盲人里,还出现了一群土匪,他们同样是盲人,却利用暴力把政府送来的食物据为己有,要求各个寝室付钱才能换得食物,饱暖思淫欲,之后开始要求每个寝室都送上女人作为食物的交换……
人被硬生生地直接摁在犬牙交错的生活上,切开皮肤,直入筋骨。
我拍案怄气,情况还能更糟吗?能。
好不容易盲人们反抗起来,胜利在望时,一场大火烧尽了这个精神病院,而负责看守它的士兵都消失无踪。
要说原因么?“全世界的人都失明了“。
大门一扇扇敞开了,盲人们跑出精神病院。而盲人重获自由后却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正常地活了。事实上他们进入了一个更大的隔离区:他们的国家,这个被一片白茫茫的“牛奶海”淹没的世界。
可以预见到,在这个牛奶海的世界里,情况并不比隔离区好多少。在最基础的温饱难以维持的情况下,人类的兽性时不时爆发,人们不再是自己,不再在乎尊严,不再被羞耻心束缚……而唯一一位没有失明的女人,她目睹从隔离区内到隔离区外的一切,也因全世界只剩她一人没有失明,而近乎“失明”。
而这位没有失明的女人,正是眼科医生的妻子,她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
“如果我们不能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那么至少应当尽一切努力不要像动物一样生活”。
这句话在隔离区内被盲人们奉为座右铭。然而在隔离区外的世界里,不复存在。
看到这里我又把书合上了,对朋友说,“这本书看得我好绝望啊,失明症太可怕了。”
回想起来,其实我表达得不正确。与其说我害怕这场灾难,不如说,我是对这种无序的社会下人类表现出来的兽性感到恐惧。
因为失明,所以你觉得一切不幸的源头都是因为它。没了情感,没了尊严,没了秩序,都是因为我失明了啊。是这样吗?不完全对,任何一种将人逼到绝境的灾难和意外都酷似“失明”,会让你变得不像自己。
不妨试着回想下,你是否因为一些困境突然变得无比暴躁,小到暴饮暴食、大到萌生轻生的念头?雨天摔了一跤,赶不上早班车,耽误了开会时间,被领导训斥,加班回到家发现忘了接孩子放学,联系不上人,半夜又不得不四处求助……《原则》一书里提到,大多数人就像蚂蚁一样,只专注于自身及其所在的蚁丘。很多很多预期外的情况,都可以让你突然变得不像一个正常的你。
这就是我看到结局人们陆续恢复视力时,不仅没有感到愉快,反而觉得毛骨悚然的原因。
无须更深入的想象,直觉已经告诉我,复明会带来另一场灾难。
有人或许会奇怪:复明难道不是件好事吗?恢复秩序,食物和物资的供应将逐渐充足,所有一切回归正轨,happy ending,世界在一声声饱嗝中实现大和谐……
但细想下,失明时你所处的世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一旦人们复明,人类所谓的社会属性回归,你开始会去追溯你所失去的和理应拥有的一切。所有曾经的无序都要在复明后的世界里戴上有色眼镜回到原位了。争执、埋怨、报复、歧视……都要开始了,你拥有眼睛,看得到世界,却看不见世界的全部。
这样复明的世界,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反倒是个失明的世界。
曾有人问过作者:你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冷酷的作品?
“虽然我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
于是作者在扉页里落下一句话,现在想来颇有深意——
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
当我合上书本的最后一页时,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
执拐杖的不一定就是国王,披袈裟的不一定就是和尚。失明者心中也许会有一扇敞亮的窗,复明者未必就看得清这个世界的全部。
我们都是这样的混合物:一半是冷漠无情,一半是卑鄙邪恶。
这场酷似瘟疫的失明症就像一颗穿梭在白色牛奶之海中的子弹,它无孔不入,而我们也跟随着它的轨迹,见证了世人动物性与社会性的糅合,也见证了人性徘徊在无序和有序之间,它就像这座感染了瘟疫的城市,在某个契机下最终被糟蹋成一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