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这本书也是微博上的一个博主推荐的
本书的前半本讲述了珍妮特上大学之前的生活。她变成如今这般缺爱和警惕绝大多数是由她的养母造成的。她的养母是一个基督的狂热崇拜者,平时不出大门,不允许珍妮特一个人呆在家,不允许珍妮特做违反她规定的事情。养母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具有极大控制欲的人,她只想所有的人都按照她的思想进行工作。但是越是这样的家庭,孩子就越会逆反。珍妮特在小学就看很多书,很多很多书,她喜欢女性,不爱男孩子,她宁愿搬走也不愿意放弃她的女友。珍妮特因为从小缺爱,所以她渴望爱,她的这种渴望是强烈的。她说:“爱是鲜明的。我不要苍白的那一种。爱是用尽全力,我从不要稀释的那一种。”
清明回家的时候,我看了赵宝刚导演,郑爽主演的电视剧——《青春斗》。网上的风评很一般,但是我很喜欢。以前看奋斗、我的青春我做主都属于年龄比较小的阶段,就算有什么感触也只是以一个初中生的心态。如今我毕业了,我对郑爽饰演的那个角色产生了很大的共鸣。甚至有几个片段,我觉得这就是我,这就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事情。我喜欢青春,我觉得青春是无惧无畏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是你是谁关我啥事。但是我是矛盾的,我渴望做到却不能做到这些。所以我喜欢看青春剧,我喜欢个性鲜明的东西,我喜欢莽撞的,愣头青但是却是原汁原味的。
我在毕业后的某一天,在空间留了这么一句话“因为不够有态度,所以需要用某些东西去补充态度”。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500字 第(2)篇说实话,本书透漏着作者满满的哀伤与痛苦。笔调很灰暗。作者内心特别的痛苦,积累了太多压抑的东西,被亲生父母遗弃,被养父母收养却从未体会过被爱过。父母的爱,情人(男性)的爱。她一直在寻找突破内心黑暗的那天条通道,但很可惜她并未完全找到方向,只是暂时找到了安慰自己的方法。这是她心灵的伤口,终身未能治愈的伤口。就如同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人生的憾事,不是什么判断失误,而是情感缺陷。”试想一个从未被人真正爱过的人,内心是怎样的恐惧,无奈,害怕,压抑,无助但又时时刻刻的憧憬着渴望被爱。没有人告诉过她爱的含义,所以她苦苦追寻,却让自己变成了同性恋。因为没有被自己认为重要的人认可过,所以内心才是始终飘荡不安。心灵没有住所来安放所背负的东西,心灵没有归属感。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读后感500字 第(3)篇“我人生的憾事,不是什么判断失误,而是情感缺陷。”作者的自我表白。
每个人都一样,为这为那所困,每个人也都在努力得活下去。明知这一路下去可能再不是原来的自己,却是给一万次机会仍会做这个选择。是好是坏,那也是我与故事本身的关系。
都说不和谐的家庭组织影响的不止是夫妻,更是下一代或下下一代的灾难。家庭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如何做正确的判断,如何做一个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人,有用的人。孩子只能自我摸索,然后不断的跌倒,再爬起。
本书作者就是后面这类。她自我成长,自我形成一个结界,不允许别人靠近。一面是自我贬低,一面渴望爱与被爱。
最终得以自救,不再害怕被“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