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水浒传 读后感(3)篇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
水浒传 读后感 第(1)篇

历时20小时31分,终于读完了这部自己小时候并不喜欢的《水浒传》,陪伴了我的通勤和一日三餐。从一开始对宋江自带主角光环和只要一上阵必脱的赤条条的李逵的吐槽,到后来眼泪汪汪地看着他们征战方腊时折了一个又一个,到后来称呼燕青为“我小乙哥”,李逵是“我逵”,鲁智深是“我鲁”,我真的是很喜欢义薄云天的梁山好汉。

感想实在太多,让我一一细讲。

1.关于女性形象

做为一个妹子,自然也很关注书中的女性形象。看了几篇相关的论文,主题都是批评施耐庵在贬低女性,书中的女性不是淫妇就是什么母夜叉母大虫女汉子。然而,我却不敢苟同!我认为《水浒传》的女性形象不失饱满,也不失歌颂。比如能挣善战的扈三娘和琼英,扈三娘战死沙场,琼英与张清的姻缘不但是非常的浪漫,张清殁后,琼英没有改嫁,一直抚养儿子,直到儿子封将。应该说,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实际上塑造了一个忠贞的妻子形象。而且我觉得是整本书里除了忠义之外,仅有的一点点罗曼蒂克,委实增添柔情不少。还有林冲的妻子,反抗高太尉,宁死不从,也是贞洁烈女的形象。除了忠贞之外,还有深明大义的金夫人秦玉兰,劝说常州守将金杰归顺大宋,并为其献计,最终帮助宋江攻下常州。可以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我想说的是,母夜叉母大虫咋了?女汉子咋了?女土匪就一定是贬低吗?本来说的就是一群义薄云天的土匪,还怎么给你大家闺秀?没必要哇。

2.是否应该接受招安和众好汉命运

说句实话,我理解宋江。而且我也真的敬佩他,及时雨宋江就是这样一个只为他人着想的人。评论里有的说宋江对晁盖有异心,我真的不以为然。我也不觉得宋江接受招安是为了自己。他说过,宁教大宋负我,不教我负大宋。为朝廷尽忠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他也根本不想另立政权当大王,这跟王庆和方腊有本质区别。

其实我觉得,诚如吴用所言,攻打大辽是天数,而之后的攻打方腊看的是各人命数。但是真的看着一个又一个折了,真是看的眼泪汪汪。但是做为将士,马革裹尸不能说是不死得其所。征讨大辽次平三寇,都是造福于民。宋江三番五次的嗟叹哭晕,我能看出来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是太希望兄弟们建功立业了之后能够安享人生,不再做草寇流匪。

说到这里,我便要说几个我打心眼里喜欢的人:燕青、鲁达、李逵、宋江。先说我小乙哥,简直忠义代表,进退一身轻。而且长的还挺帅的,不愧是吸引到李师师的人呢嘻嘻嘻。小乙哥追随卢俊义忠心耿耿,就算是这傻货又自大又单细胞,仍然对他不离不弃,屡立战功。最后打败方腊以后,功成身退浪迹天涯,还不忘了带上银子哈哈哈。真的是思虑周全,而且看事情清楚,比他的主子真是强太多了!而且还有一身雪白的肌肉。emmmmmmm总之很喜欢就对了

另外一个就是我鲁,鲁智深。遇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最终坐化六和塔。我真的是佩服!虽然是自带天罡光环,鲁智深自从落草到战功赫赫,再到随着潮信圆寂,完成了在凡间使命,我真的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行者武松也是一样,无所谓功名无所谓财富,出家六和寺。

还有一上阵必脱的赤条条的李逵,可以说是杀人成性,非常残暴。但是,他却如此忠肝义胆,就算饮下毒酒,也不记恨宋江。水浒里的忠心第一人。

最后是自带buff的宋江。他能坐头把交椅,就是因为他无我。每一次征战心里想的都是兄弟。对他自己来说,也是担心老父和兄弟。但是他不可避免地愚忠了,真是可悲可叹!

3.对政权的批判

如果我是施耐庵,我完全可以给梁山众将一个好归宿,各自给个闲差,就算完了。如果说马革裹尸是将士毕生愿望,那宋江则是真真的被朝廷负了。你忠义又如何?还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罢了,被贼人陷害枉死。作者对这个政权真是失望透了,梁山泊好汉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宋江一生忠义落得如此下场,不就是在指责朝廷狼心狗肺吗?倒是远离功名对李俊燕青小七落得个逍遥快活!

4.落得个白茫茫好干净

我总觉得梁山泊好汉的命运跟《红楼梦》里四大家族的命运是很相似的。眼见它高楼起,眼见它楼塌了。只不过《水浒传》是轰轰烈烈地活,轰轰烈烈地死,《红楼梦》则更添细腻情感。同样是悲剧,同样是死亡,《水浒传》里的好汉就是要站着死,死的栩栩如生!

水浒传 读后感 第(2)篇

叶兆言曾说过“宋朝的形象与南唐很像,北宋就是个大号的南唐,南宋与南唐几乎差不多,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崇文抑武,就是文气,就是文弱,越来越有文化,越来越孱弱”,诚然。

太祖皇帝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然明白兵权对于自己王朝的重要性,于是便有了“强干弱枝”、“重文抑武”与“收四方劲兵,列营京畿,以备宿卫”,所谓京畿,也就是当时的东京开封府。此举强化了中央权力,杜绝了藩镇割据,但是外患不备成为一个早晚将至的事,“靖康之变”就发生在道君皇帝的身上,不可谓不沉痛。

第一次通读全文,其实北宋如果从经济、文化上来说确实是个盛气的朝代,东京繁花醉生,“苏黄米蔡”流传百世,徽宗帝“瘦金体”独霸天下…

但是军事上来讲北宋真是弱爆了,对内难以解决梁山泊占水为草寇、方腊据洞另为王,对外则抵御不了金人铁蹄,败亡是迟早的事。

《水浒》只写了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事,但侧面描绘了北宋王朝的积贫积弱。政治上皇帝治德不治明,军事上打压武将,都为南宋的衣冠南渡埋下了伏笔。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谈英雄作古,化为南柯一梦。可叹历史往复,可恼谁也摆不脱、看不透。


水浒传 读后感 第(3)篇

2018年,第28本书,《水浒传》。此刻,我的眼眶有些酸楚与模糊,上次因为一本书,内心受到如此冲击,怕是在十年前。水浒的故事,耳濡目染了多年,真正接触的时候,却发现其中的价值观与当今时代已颇多不合。人命如草芥,一时兴起,便搠翻二三十人,为己之欲,兄弟手足皆可以大义为名,断人前途,家业,只为了一个所谓的替天行道,快活一生。就是这样一群被我嗤之以鼻的“英雄好汉”,一个“替天行道”的水泊梁山,我本不该为它而伤神。当年金圣叹腰斩水浒,不是没道理。除去如今版本中平辽,灭田虎,诛王庆,这三个部分由他人代笔,极大坠了全书的水准外,或许,当年金圣叹也未免读完结局,颇为不忍吧。和三国冷静而宏观的叙事不同,水浒的着眼点在于个体,对三国,那是王图霸业,千秋更替,说与山鬼听的慨叹,可水浒,是一群人在时代中辗转腾挪,最终步了死局。是这宋朝江山飘摇,奸臣当道?是梁山众人作恶太多,皆为命数?是忠肝义胆,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错了?是此身尽为局中人,一叶障目难窥自在?他们的死是必然,如同世界的收束线,或许从当年智劫生辰纲,捞一场大富贵时起,便种了这因。天罡地煞,十去七八。到头来不过惊鸿翩来拂水波,风停了,湖还是那个湖。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白头。江湖散人,胜过朝廷鹰犬。那么,这十数年来,所争的又是什么?千古传扬的名声,淡泊宁静的心境?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可在我眼中,水浒如刀,滋长所谓凶顽血气不过是笑话,真正厉害的,是它诛了千万儿郎的进取之心。这天,难道就是冷冰冰的看着众生在这世间挣扎,最后能回到原点的,已是少数,大多数,却都沉沦迷惘,直至消亡而不自知。喂,你他妈的,够混蛋的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