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侠隐(姜文《邪不压正》原著)读后感500字(3)篇

侠隐(姜文《邪不压正》原著)
作者:张北海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原著小说。阿城、王安忆、王德威、骆以军、肖复兴、梁文道、姜文、高晓松、张艾嘉、马家辉、徐皓峰联袂推荐。新版收录新后记,增补作者张北海答客问,讲述《侠隐》前世今生。一个民国初年的侠义故事,在文字中复活北平繁华顶点。走过八千里路云和月,作者回望老北京的工笔长卷。《侠隐》的写作历时六年,参考了好几百本有关老北京的中英文著作,因而,对三十年代北平的描写确凿、细致,一街一门,一草一木,都符合当时史实,宛如城市在张北海笔下复活。阿城先生称赞《侠隐》具有“贴骨到肉的质感”“果然好看”。
侠隐(姜文《邪不压正》原著)读后感500字 第(1)篇

他们只知道中国老,中国旧,中国穷,中国落后,可是忘了中国大……大到可以说无限

每次看抗战的书都会觉得很沉重,家仇国恨交织在一起,人人惶恐不安,笼罩着一种很压抑的氛围

感觉这并不是一本武侠小说,而是一本北平美食鉴赏+李关爱情故事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并没有那么好,李天然的形象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高大(甚至有点不太喜欢李天然)蓝青峰的身世到最后都不是很清晰,师叔也死的很冤屈,李天然复仇之后的生活也不知道会变成怎么样,那个写打油诗的人也不知道是谁

不是很清楚为什么那么多导演想拍这本书……

听说姜文的电影改编了很多原著的内容,这才让我有点欣慰…算了算了,毕竟是冲着彭于晏去的

侠隐(姜文《邪不压正》原著)读后感500字 第(2)篇

动笔前,搜集背景材料笔记二年;动笔后,完成全篇写了四年;出了书,销到国内又隔了七年;拍成戏,改编演绎再花十年。慢功出的细活,像文火煲的小米浓汤,还没加曲发酵酿成浓烈的酒,只淡淡地绵香,慢慢儿啜着,胃里踏实,但不胀。

不同于金庸的荡气回肠;有别于梁羽生的正邪分明;更不像古龙的彻心见性;倒似儿时伏在姥爷背上,听他一边叼着烟袋巴嗒巴嗒,一边不疾不徐,细陈每一条线索,交待每一处背景,然后等你做好十全的心理准备后,把包袱轻轻一抖,旋即见好就收。转身磕磕烟锅儿,再不多说半句,留你自个儿慢慢回味吧。

多年的散文底子,驾驭起长篇小说来,风格里自然还是很明显。在意的,觉得不热闹、不畅快;欣赏的,却品咂有拿捏、有回甘。

各人喜欢,就好。

侠隐(姜文《邪不压正》原著)读后感500字 第(3)篇

可能我对“侠”有什么误解,所以我一直先入为主的认为李天然也会有为国为民的情怀,既然是民国的北京,那就离不开那些为中国传统武术立下赫赫威名的武术前辈们,但李天然的表现显然离孙禄堂,尚云祥等武林传奇相差极大。书中也有暗示李天然从家仇到国恨的心理转变,寥寥几句而已。李天然一起所作所为都像一个江湖草莽,凭着一口恶气,杀羽田,盗山本剑,断山本臂,救张自忠,杀朱潜龙,为的是自己的家仇,不过在时代的背景下,家仇国恨难以分割。

抛开对“侠”的认识来看这本书,更多的是一个老北京人对幼年北京的记忆,或者更贴切的,是对儿时的思念吧,与我这种对老北京没什么印象的人,是在难以产生共鸣。

与“侠”,我更喜欢《英雄》中那种心怀天下而无我的博大。

与老北京,我也实在没有能够怀念的地方。

可一看,仅此。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