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你的层次,你的格局,你的眼界,受限制于你的在外环境,书里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有些东西你只能在看见后才知道是什么样儿,凭想象是绝对想不出来的。”水娃励志的一生都在证明着这么一句话,所以想要看到更大的世界,认识更好的自我,首先要有勇气,走出去。
ps:这本创作于2002年的科幻小说,根据书中内容推断中国太阳背景大概发生在二零二几年到二零五几年,那么水娃进北京的时间,差不多就是我们现在的时间点,在02年的大刘的想象中,这个时候应该早已经取消了北京户口,而且北京的房价“高达”3500一平米,可见,哪怕是最有想象力的科幻领军人物,也想象不出中国房价的涨幅啊,而北京户口,不仅没有取消,反而是绑定的资源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隔离不同阶层的东西,甚至在前两年还发生了北京清除低端人口的事件……也许本来会成为故事主角的人,已经成为低端人口被赶出北京了。而霍金也已经过世,没有成为大刘小说里的百岁老人
科幻小说大概就是这样,若干年后重新读来,发现好多跟设想的完全不同,就像长大后的我们回过头读小时候的日记或者作文,或许很傻,但别有一番风味。
中国太阳 读后感 第(2)篇2019年第10本。很喜欢这一部小说。文章很短,但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也许是对小说《流浪地球》的误判吧,现在发现大刘的作品包含了对人的关怀,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我不太能理解中国太阳改变中国气候的逻辑,但作为科幻小说,就暂且避之不谈吧。
小说的主线是水娃的人生发展,曾经没有文化、物质极度匮乏,到后来展望宇宙,点燃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小说主人公是水娃,这个名字也寄托了其父母的最真切的渴望:需要水源。其实最开始,水娃的目标不过去有干净的水喝,能够用流动的水洗个澡他就很满意了。一步步,他来到小城市,再来到北京,然后在宇宙空间站工作。这是命运的使然吗,我更相信这是他的选择与努力。是善良的心,让他选择帮助陆海;是对人的信任,让他选择跟着陆海来到北京。内心有对真和美的渴望,让他能够看到世界的繁华,能够接受高难度工作,能够接受宇宙空间工作的挑战。
时势造就英雄,英雄需要自我觉察和努力。
水娃的父母永远不会懂,比月亮更远有多远。
很多世人永远不会懂,为何水娃会选择踏上一条“不归”路。
突然有点明白《海底两万里》中舰长和船员的追求。希望存于心间,目标永记心中,他们可以甘于平淡。别人如何说如何评价,对他,已不重要。
中国太阳 读后感 第(3)篇前几天才看完《流浪地球》,今天一口气读完这个科幻短篇《中国太阳》,不得不被刘老的脑洞大开所折服。让地球去流浪,想想都好生浪漫,最后的点燃木星让其反推地球至原位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这个《中国太阳》更是突破了常人思维,通过科技制造出另一个太阳来造福中国。更有意思的是关于水娃的故事:一个出生在穷困地区连水都喝不上的小伙子,为了梦想走出大山,几经周折幸运的抓住“金鸟儿”落脚北京,紧接着被曾经的“同伙”赏识并邀进入中国太阳工程,从此开启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太空工作,还陪霍金在中国太阳上散步,得到霍金的真传加自己的努力成为著名的太空工程师,最后决定为太空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哈哈,作为一个伪科幻迷,这个短篇科幻小说打开了科幻的大门,被各种神奇所吸引,被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征服。这样来说,《三体》该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