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拖延心理学
作者:简·博克 莱诺拉·袁
写书的人往往被认为对他们的写作倾向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确实,我们对拖延心理的了解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我们两个都知道对方的那些丑事,我们都经历过许多通宵开夜车的日子,也曾为写博士论文而挣扎了多年,经常要缴纳税收滞纳金,并常常为自己的拖延而编造种种故事情节(最为极端的例子是说自己家里死了人)。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一)

《拖延心理学》是豆瓣拖延小组的镇组之宝,这本书系统的分析了拖延的性质、成因以及在如何克服拖延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两位作者(简·博克、莱诺拉·袁)曾开设过拖延工作坊,在书中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可以有效的帮助读者了解书中的内容。

拖延产生的原因

从学生到教授,从员工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艺术家,拖延的问题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很多人也意识到了拖延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烦恼:汽车的罚单总是拖到最后一天去交;脏乱的房间一直拖着不去打扫;每天心安理得的赖床以致于无法完成工作;大学生总是在期末的前一周才开始准备复习······但是造成拖延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这本书中有详细的回答:

1.恐惧失败

这是拖延症最为普遍也是最常见的原因,你之所以不去做很多时候是因为你害怕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恐惧事情本身。如果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游戏、追剧,大家都会欣然去做,不会有任何拖延。而准备一次演讲、参加一次舞台表演的排练或者是写一篇论文,因为这些事情的结果是为止的。人们往往对于位置就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所以会通过拖延使自己待在心灵舒适区。只有在任务的最后期限,才会迫不得已而且很不愉快的去完成任务。而这次不愉快的“体验”会让你变得更加拖延。

2.恐惧成功

这一点或许看起来很奇怪,我给你举两个例子:比如你会担心你因为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而遭到他人的妒忌,从而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坏;客户副经理A因为怕自己太努力,而影响和上司的关系。恐惧成功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倾向,那就是成功会使我孤立。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们渴望成功同时也不希望被孤立,所以人们宁愿选择“佛系”。

3.争夺控制权

人们都是渴望自由的,但是在社会之中,我们难免会有各种规则的束缚。你正在创办一个企业,需要拓展更多的客户,这时候你接受到了这样一条消息:下午一点给我回电!那个发消息的人在时间上不给你一点时间的余地,虽然你下午一点的时候有时间,但是最后却在下午三点的时候才给他回电。还有你在家时,你妈妈会催你20遍,让你收拾房间。你一直答应,但却一直不做。最后她因为你的拖延行为而大发其火。同时,你又对她的啰嗦也十分厌烦。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就是在争夺控制权。

4.抵抗压力

在压力降临的时候,我的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生物反应机制。有时候,这种压力会让我们有一种“窒息感。但是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会让压力无处不在:下周的考试、年度考核、与同事的争执等等。压力让我们把应该做的事一拖再拖,而拖延只是构造了一个虚幻的心灵舒适区,我们会因拖延导致压力越来越大。

5.存在拖延基因吗?

确实会又一些生物性的因素,比如你患有某种程度上的先天性注意力缺失、执行障碍、季节性情绪纷乱、抑郁症,亦或者是失眠,在些生化因素很可能会与你的拖延症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神经科学界最新发展的几个“大观念”(一、你的大脑在不断变化中;二、感受很重要,即使它处于无意识中;三、潜伏记忆的影响;四、联结的通路;五、左逆转)表明,我们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可以训练来改善的。从这方面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做某件事情做得越多,你的大脑就对那个活动的反应越多;它会把被要求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但是它不管这件事对你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本书中对于拖延原因的总结,大致就是以上几个方面。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看了这本书还是无法彻底治愈自己的“拖延症“,不过没有以前那么自责、抓耳挠腮了,可能是看了这本书后,对拖延有了一些比较清醒的认知吧,有些拖延简直就是与生俱来……不过还是有很多科学的战拖方法与小技巧来应对,不用担心。读这本书也搞清楚了自己现阶段拖延的原因、拖延的领域、常用的拖延借口,接下来就是好好治疗了。大脑其实无法同时胜任多个任务(每次转移注意力的时间大概只有0.7秒),如果过那么一分钟就刷刷手机、看个朋友圈动态、收收邮件,肯定无法正真集中注意力做事儿。一个小技巧,尝试在非常短的一小段时间内为自己的目标做一点点事儿。比如每次花15分钟的时间往前迈一步,或者10分钟、5分钟,最最重要的是去做!制作一些适合自己的小便签进行视觉提示,放在自己一眼能看到的地方,提示鼓励自己先坚持做几分钟正事儿。太过沉迷网络的无法自拔的朋友,可以在做正事儿的时候试试关掉网络。PS:如果忙的飞起来,哪儿有那么多时候沉迷网络呀。也不能瞎忙,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的执行计划。1、拖延者的信条(和完美主义有很大关系)。我必须要做到完美。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我必须避开挑战。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2、从拖延信条中解放出来(去做、去行动)n万事无完美。努力尝试是一件好事儿,而不是愚蠢或软弱的表现。失败并不危险。失败是正常的,这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真正的失败是不敢去经历。每个人都有局限,包括我自己。如果那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那么为它犯错也是值得的。挑战有助于我的成长。我有成功的权利,我也能应对别人对此的反应。如果这一次没有做好,下一次我还有机会。遵守别人的规则去做事并不代表我一点权利也没有。当我展现出真实的自我,真正喜欢我的人就会跟我坦诚相待。答案很多,但我需要找到那个最符合我感觉的答案。n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作者有没有想过,有一种拖延是因为懒造成的啊[偷笑]

还没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以为我是很懒的人,我的拖延也是因为懒造成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其实并不是因为懒,是因为我有完美主义倾向,我希望每件事都能好,希望我做的比其他人出色,希望能处理好我的人际关系,更希望一切事情都跟我我的计划走。但事实上,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那么容易,并不是每件事情我都可以第一次做就像老司机一样熟手,事情总有意外和变故,有挑战才会有成长,我就是害怕一旦挑战失败后可能带来后果,所有有时候不敢去尝试,因为我输不起。希望我能慢慢改过来,有时候失败并非就是输,有些事情我也不一定要做到最好最完美,愿以后的我有勇气去做想做的事和害怕的事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