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0本书# 第22本
最近开始重读之前的经管经典。长尾理论就是其中一本,作者Chris Anderson,成书于14年前,被国内出版社多次出版。在过去十年里被互联网业奉为经典。
其实重读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当年没太在意的内容,逐渐被践行、实现,甚至是超越。而长尾理论正是这样一本。互联网创业企业也沿着这个足迹一波一波的出现并衍生壮大,自始至终,从未停歇!
作者当年理论的根据,起源于音像店与超市这些依赖于货架销售的商品,很好地演绎了二八理论,即80%的销量来源于20%的商品。但是,如果把这些实体货架迁移至网上,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所有类目的商品对所有消费者可查询,就会发现那些非热销产品也会有人买,随着时间推移,总销量竟与热销商品旗鼓相当。这正是web2.0时代的到来。
但是,这里的关键瓶颈是:网上目录和物流
网上目录最好解决,大型网站将所有产品清单罗列出来。物流上有些难度,那时网上购物还未普及,物流成本也高。最容易解决的产业便是非实体的产品,比如音像、书籍、电子软件、电子游戏等。iTunes、Netflix在线购买开始崛起。
那么实体产品该如何突破呢?中国的淘宝网,京东网等也是基于在线无穷无尽的商品选择,促进了网上购物,聚少成多,激发了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降低了人均物流成本。最后,中国传统产业纷纷触电,从线下移至线上。
其实,长尾理论这本书的作用就支持到这里了。但有趣的是,产业链是会继续衍生发展,于是又催生了一系列电商周边支付等产业。
再后来,随着网民增多,网购被百姓接触,又产生了仓货一体、线下获客线上导流等新零售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
当然,读书不能盲信,需要辩证思考,长尾理论提及的只是少数需求中心化这样的概念,即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某种小需求产品的量是可以聚合的。但这只是销量,和利润并不是线性关系。另外,并不适用于高端市场(针对稀缺产品),虽然也是小需求产品。
看书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方式,引发思考,所以这本书给予我的意义就是:多看经典不容易走错路,但也要不断突破超越经典!随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新型的商业模式将不再外国,而是中国!
长尾理论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不得不感叹《连线》真的是个神奇的地方,除了凯文凯利还有安德森这样厉害的人物,十几年前(从他开始做演讲算起已经十三年了)的理论到今天似乎可以在各行各业看到长尾的影子,看完之后受益良多(也是是豁然轻松,专业类的书对我来说太吃力了,居然看了14个小时!)——至于他的优点我就不多说了,毕竟我这种水平说出来也说不到点子上,所以我决定说说看完之后感到的不足之处:n①.时间问题着实尴尬,十几年前的一本书,难免很多分析和看法已经有些过时。②.地域问题,因为所有的例子都是美国市场的,所以很多案例看得我云里雾里的。③.翻译问题,这个翻译太“老实”了,记得《大数据时代》那本书的翻译自己也是大数据专家,所以在翻译的同时也给了很多批注,或者直接添加一些中国的例子帮助别人理解,而这本书的翻译老实到专业名字直接扔个英文自己去悟的程度...n④.美中不足,类似于《失控》、《营销管理》的作者都会隔一段时间推出更新版的内容,这本书却依然是十年前的样子(也许是有后续我没有找到?)。最后的感想是我觉得我需要再找一些这类型的书去找到大公司的发展方向,比如这本长尾理论完全可以套用到淘宝身上,其中西尔斯的例子可以套用到京东身上,平台化战略又是腾讯的内容,google的例子也就是百度的样子(呸,百度),也许我看一些新书就可以理解马云说的(注意,是说的,而不是提出,因为我很怀疑中国的创新到底在哪里)“新零售”是什么意思了!n看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为了填补这份小的无知,我要继续去发现更大的无知了,fighting!nnn——2017.15
长尾理论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很早之前就听过这本书,具体讲什么就不太清楚了。 其实,顾名思义,“长尾”就是指“长长的尾巴”,尾巴的特点就是长和细,相对于动物的整个体型来说,它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 就经济学来说,长尾也就是范围经济。规模经济,要求的是大热门,品种比较少,量比较大,因而成本就降低了。而范围经济,多数是冷门,需求分散,单一产品量少,通过多品种降低成本。
里面举的例子基本都是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其实,在中国,也不例外。视频网站你可以发现很多小众的,不出名的节目,但它一样有很多粉丝,一样有人观看,放在传统电视和电影院中,根本不可能那么丰富,因为空间,时间的限制,必须是卖座的内容才有机会出现。
互联网是正真激活了这个长尾,不过在他之前,很多东西都已经备好,互联网只是把它集合起来了而已,利用它无限的货架空间和过滤器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选择我们喜欢的。
长尾理论就是把无数的细分商品集合起来,你就有可能创造出大热门商品的利润,或是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