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了解我们有那么多的相似,也存在不小的差异,熟悉又陌生。台湾的起飞始于70年代末期,与内地的改革开放几乎同期,70后的作者接受的教育模式、年轻时读书生活的经历以及许多稚嫩的想法恰与内地长大的80后的我有太多的共鸣。“僵尸北上”与我小时候经历的“僵尸进城”的谣言简直是神拷贝,在那信息不算发达的年代,不知道这样的巧合是如何奇妙地发生的,也许真如作者所说,大概是因为当时林正英的僵尸片太流行吧,只不过谣言传说的时间不同。先行的台湾就像一本参考书,在某些方面给内地的发展作着预示的注解。一位台湾老百姓眼里的台湾,虽然不代表所有台湾人眼里的台湾,但让我感觉亲切可爱。台湾的本省人倒回去看也是外省人,现在的外省人快进看也将成为本省人。开放之前,本省的台湾人不了解大陆,大陆的大陆人对台湾的了解可能也只有“老蒋”和“台湾同胞”。日据半个世纪、两岸分隔三十多年,台湾已是一个多元化的台湾,同文同种的我们唯有交流理解存异求同才能同心共荣。海峡不宽,唯心近之。
我们台湾这些年(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2)篇书分为上下两册,但是只看了第一册就不想再看了,第二册看了一点点感觉和第一册的内容有一些重复算是一种补充吧。
书的整体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很泛泛,而谈。但是大众对于台湾的一般性了解。其中台湾民众的普通生活是比较有意思的,尤其是在特殊的政治环境背景下,他们的受的教育还有他们所面临的比如说检查的监管等等,现在大陆所面临的环境十分的相似。
最大的感慨不在于台湾的生活的新鲜,而是台湾和大陆走过的路,十分的相似,真的是如出一辙。我以为就现在台湾来看和我们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没想到历史上曾走过的路是一样的。不禁想到在中国传统难道有什么一脉相承的地方,两个政党所做出的事情,这么的相似。甚至所用的惩罚方式给人剃阴阳头也是一样的。
还有书中所讲的监管禁言等等和1984所描述的内容十分的相似。这本书能够出版,可能是因为写的是台湾吧。肯定其中有很多的内容是被删减的,如果没有删减内容的话,那么就是作者的写作不够。
总体评价:满足好奇心,了解其他地方的生活。
ps:作者的年纪和阿信大概差不多,原来阿信的小学还有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很开心,在你小时候虽然台湾有不稳定政治,但是在你事业发展的时候刚好是台湾开放的时候。《尬车》这首歌,你说要用500cc的小绵羊车尬车,原来那时的台湾流行那样
我们台湾这些年(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3)篇跨越了2018,没想到在2019年的第一天读完了这本书,也算是新年完成的第一件事。以前对台湾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有些听来的说法如台湾人感觉大陆穷茶叶蛋都吃不起等,每每听到或看到类似信息总会暗笑台湾人的眼光狭隘无知,但读到这本书才理解,你所看到的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冲突,又或者台湾内部都有闽客or省籍情结,这本书还是极大的开阔了自己对台湾的认识,尤其是同时代下,虽然两岸相隔,但个中经历却如一双手的左右一般同期发展,甚至某些教育观点都极其相同。政治的阻隔,即使今天对台湾也不是有全面认知,但就像书中写的金门与厦门,从单打双不打,到最后的不打,甚至打到民房还会互相广播指责道歉般,对台湾的好奇也会随着时代发展,沟通的增多,变得更能理解,毕竟说白了都还是血脉相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