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19-27岁是在德国度过的,可以说是把生命的芳华留在了德国。翻开这本书,很多片段都非常熟悉,仿佛路过昨天般历历在目;同时,也有很多生活常识的历时背景并不熟知,用心阅读顿有豁然开朗之感!n如果你只知道“德国=秩序;德国人=死板”,那么就值得翻开这本书看看,德国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另一面。多年来,德国一直保持欧洲经济第一的位置,在科学、技术、能源等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在许多行业都称雄一方。“德国制造”给世人的感觉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这也是百年“德国制造”所传承下来的精髓和经久不衰的秘密。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认为,这种精神面貌和新教徒克己勤劳的性格有关。德国人确实可以算是新教伦理的典范——他们扎实、钻研,一旦认定一个领域和一件工作,就把这个“职业”(Beruf)看作是自己的“天职”(Beruf)看作是上帝对自己的召唤。所以,他们也因此而显得刻板,但这确实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和科学技术之国,也让“德国制造”成了品质的代表。也许在他们眼中,工作不仅仅是为自己和他人,也有上帝在看着。从经济发展的视角来说,“德意志道路”也可以被视为一条技术立国、制造兴国的道路,而从内部支撑这一道路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一种对技术近乎宗教般的狂热远大于对利润的追逐。初学德语时,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个变态的语言!它与英语、法语的词法和语法截然不同——它的动词可以灵活拆解、重组、分割、增减前后缀并进行移动,让人犹如坠入五里雾中……n但几年之后,深学进去,才发觉德语的严谨和优雅,就如同德国人的审美,是深沉而凝聚的——他们的音乐富含理性、诗歌中充满追问,他们对色彩的变化、关系的繁杂、物品的差异并不过分热心,而是追求纯净、简单和优质。我记得当年选修社会学的时候,曾参与过一次社会实践:实验组将市中心步行街公交车站旁边并排的两个公共电话亭分别贴上“男”和“女”的标签,然后观察组负责暗中观察等车的、路过的、想打电话的那些德国人的反应和行动,观察时间20分钟。如果期间没有人使用电话亭,或者所有人都遵守“规则”使用电话亭,实验组负责扮演破坏规则的人,观察组负责记录看到有人破坏规则后德国人的反应和行动,并于实验结束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试验圈内作出相应试验反映的德国人进行访谈。。。啰嗦了这么多,其实简单来说,这个所谓的实验就是个恶作剧!跟你平时在电视机看到的那些老外恶搞路人的恶作剧没什么本质区别。但是,结果却极其出乎我的意料!n试验圈内,德国人也在疑惑电话亭分男女意义何在,也会三三两两交头接耳指指点点,但始终没有一个人走过去破坏那个标签,以至于几个真的要打电话的路人也不得不先看准性别再拉门进入使用电话,甚至其间有几分钟一度出现了电话亭空着,而电话亭“排队”的盛况!n由此可见,德国人既不对既定的规章制度抱有幻想,也不打算虚构出一种制度来,实在仿佛遵守规则就是他们的天性。军国主义国家这种“服从命令”的民族性,实在令人敬佩!n再比如,德国是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德国人将环保本身看作一种社会义务,家家户户的垃圾桶至少有9个分类:厨余垃圾、可回收用纸、塑料制品、园艺垃圾、白色玻璃、绿色玻璃、棕色玻璃、可燃物、废旧电池…… 我到德国后入住的第一个民宿,当房东把这9个垃圾桶讲给我听的时候[晕]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住进了垃圾分类站。。。当然,这样做是可以节省垃圾费,提前做好分类,至少可以省掉百分之八十的垃圾处理费用,提高回收再利用效率。 当然,除了经济动力,更重要的还是德国人的自律意识。当然,生活中不止有各色垃圾相伴,德国人更以美味的各色香肠和啤酒为傲。德国仅香肠就有1500种之多,烤猪肘、浓肉汤加上腌酸菜配面包,是相当正点的德国家常菜,再配上味道清冽、口感丰富的慕尼黑啤酒 餐后再来一杯醇厚的Tchibo咖啡 是德国人健壮体魄的依托,也为他们偏爱深度思考的习性提供着条件。不知不觉已经写了这么多,不聊了,写PPT去,下午还有公司2018开年大会[捂脸]n期待明年夏天,可以再回德国,再走一遍我的年少芳华。。。
品质德国读后感 第(2)篇莱茵克尔说:“足球就是22个人踢着皮球,最后德国人获得胜利的游戏。”
时下德国,缺乏梅西和C罗这一档次的天才球星,从团队的整体层面考量,德国队却攻城略地揽杯夺标,惊才绝艳大杀四方,这让我想到德语。
文字是一个民族的密码,把时间空域的馈赠、成功失败的经验、玄思推理的途径,冒险稳定的分界凝练其中。德语的动词能拆解、能切割、能重组、能增加、能减少、能移动,是且仅是精密机械上的可靠零件,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及其背后的秩序自由主义,都存有“精密可靠”的烙印,不可去除。在此基础上,我们观察宝马、奔驰、西门子、拜耳、博世、巴斯夫、阿迪达斯、徕卡、卡尔蔡司等著名公司的案例,我们体悟铁血宰相俾斯麦、闪击天师希特勒、理性强人阿登纳、欧盟豪腕默克尔等著名政治家的生涯,我们探究适度增长、充分就业、稳定通胀、平衡出口的“魔术四边形”,我们衡量追求纯粹,遵守规则,深度思考,执着实践的“方法四边形”,不难发现德国人“变中求稳”的密码。
精密可靠变中求稳,使柏林成为欧洲第二心脏的,使杜伊斯堡成为全世界最大内陆港的平台,使德国成为欧盟的发动机。它的主体,表现为德国精神、德国器物、德国制度的独特魅力,神圣感。它的余韵,散布在香肠啤酒猪肘浓汤和黑森林蛋糕的味道里,罪恶感。
又神圣又罪恶,堕落天使,德国。
品质德国读后感 第(3)篇很早之前就一直听说德国车质量多么好,如果一辆日本车撞上一辆德国车,坏的一定是日本车啥的。意外看到这本书,就想了解一下德国车到底有多厉害,德国制造业到底有多发达,德国到底有多强。本书对德国的描述还是比较全面的,从政治,经济,工业,人文等等角度宏观的介绍了一下德国,给了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德国的汽车确实是一个无敌的存在,本书也突出介绍了德国汽车,以至扩展到整个“德国制造”。德国人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确实我也是感受到了,我爸的车就是大众,用了快10年,依然坚挺。“德国战车”就不提了,在我的有限认知里面,它一直很强。德国确实是个优秀的国家,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