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读《红楼梦》
其实到如今才说自己初读《红楼梦》,不免自觉惭愧,之前那么多的时光,竟像是荒废了一般的感觉。想书中黛钗一类的人物,十五六岁便满腹诗书、出口成章,而自己如今二十一二岁时又知些什么呢?
初知《红楼梦》也不甚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大概是从电视上看到,又或是从语文课本中读到。初读《红楼梦》并非说第一次接触《红楼梦》,而是从头逐字逐句读下来,高中时曾学过黛玉进贾府等片段,总觉得此物不甚有趣,今年空闲之时,突然心血来潮,想把此等奇书细细读上一遍。
“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黛玉“情情”,宝玉“情不情”,宝钗黛之间的纠缠更是催人泪下。黛玉含恨而死,宝钗出阁成婚,悲喜交加,固然赚足了眼泪,但到底是偏离了曹雪芹的终极情怀,黛玉临死直声而叫:“宝玉,宝玉,你好……”,这之中有不尽的恨,也有不断的爱,但说到根说到底,“恨”是最基本的感情,这与“眼泪还债”有些本质的差异,黛玉“眼泪还债”应当是“为知己者而死”,是互相为了对方的存在而自我牺牲,这才是“还债”的意义。彼此知己的“眼泪还债”肯定了“爱”的终极价值,误会负情的“黛死钗嫁”落到了“恨”的感情笃定。同时,写黛玉之死,太过写实,和前面写到几个女儿死时那种空灵写意的诗化笔化大不相同。曹雪芹珍爱女儿,是不愿如此“客观”的展览死亡的丑陋的,而要用浪漫的笔触使其获得美丽的升华。
读《红楼梦》的另一感是真假之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有个甄士隐,还有一个贾雨村,甄士隐即是“真事隐”,贾雨村即是“假语村言”。同样书中有一位甄宝玉和一位贾宝玉,莫非甄宝玉才是“真宝玉”,而贾宝玉则是“假宝玉”。
这甄宝玉与贾宝玉竟是一个样的性情,都愿在女儿堆里,都有女儿是极尊贵极清净的思想,也都不喜仕途之道;在一一五回,甄宝玉来至贾府,竟是一般的模样,竟是旧相识一般。在第五十六回中,贾宝玉听闻有甄宝玉这样一个人,在昏睡中竟然梦见甄宝玉,甄宝玉的园子、丫鬟,梦见甄宝玉诉说:“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里去了。”甄府和贾府也有着相似的命运,如此一想,红楼梦竟像是是甄宝玉的一场梦,甄宝玉才是真宝玉,贾宝玉是甄宝玉梦中所化,最后甄宝玉与贾宝玉都中了举人,只不过现实中的甄宝玉始终因为现实的压力屈从了现实,转向仕途经济之道,但是他心中始终有要摆脱这种桎梏的愿望,摆脱这浑浊的世界,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才好。于是梦中的贾宝玉便帮他实现了这个愿望,最终挣脱一切,遁入空门。
甄宝玉和贾宝玉也许如同庄周梦蝶一般,到底甄宝玉是真还是贾宝玉是真,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也许甄宝玉只是现实中的真,却又在演绎着现实中的各种假意,而贾宝玉虽是现实中的假,却在梦中演绎着心底的真。
今日读完《红楼梦》,细细回想,已经不甚记得多少,这或许也是一场“红楼梦”,梦中狠狠抓住,拼命记录。谁知醒来之时,已然忘记。
红楼梦(下)读后感1000字 第(2)篇红楼梦读完。
感觉本书也不算悲剧呀,众姑凉纵然下场凄惨,但她们都是下凡渡劫之仙子,离世之后扔重归仙境,也算善哉。
贾政,一直对他印象不错,然细细想来,他貌似一无是处,不善之家,所以家里出事他总是干着急。外放为官,也不善治理,纵然心是好的,也弄得上怒下怨。最后纵容家奴,不问是非,自毁前程。只能说他一直都是一个好人吧。
王熙凤,一生要强,最后下场凄惨,不得善终,连葬礼都草草了事。
贾母,实时向善,不欺压别人。除了疼宝玉有所偏袒外,其余的都算公正的了,疼爱子孙。难得的是一生持家有方,明事理,分是非,知好歹,太难能可贵。只是后人不孝,弄得她的后事草草了事,实在可悲可叹,不过想来她,地下有知,也不会太计较的。
袭人,到底是真和善,不争?还是精明余算计看不明白。他先在王夫人那告状,为赶走晴雯埋下了伏笔,又先是讨好黛玉,后又讨好宝钗。
最终结局,宁荣二府世袭爵位扔赐予二人,贾琏也开始持家主事,成熟了许多。获罪之人也都被赦免,贾兰高中,贾政复职,被炒的家产也返还,终究是希望还在的。只是最后还是得苦了宝钗来当这个家。原文说明:
“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此次只是粗浅的看了一遍,一点点小小的感悟,所以未提宝玉。先放下一段时间,在细细品读。
感觉后面二十回和前面80回文风有点差异
此次只是粗略浏览,忘大神不要笑话。还请不吝赐教。
另给读者的一点建议,我这次看的是微信读书里面的版本,感觉里面省略不少。要读的话,我接触过的不错的电子版本推荐给大家,一个是<掌阅公版的红楼梦<>,另外一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但是只有八十回。谁如果有更好的版本,欢迎推荐。另有好的纸质版的也欢迎推荐。想买纸质书
红楼梦(下)读后感1000字 第(3)篇断断续续好不容易读完了,总得写点什么。
读《红楼梦》只是因为它是中国四大名著
之前总觉得这种书都是很高深很难懂的,但真的读完了,其实也还好,主要是目的不一样吧。像我这种只是想单纯的了解红楼梦里的故事,看的过程中不懂得地方不必太较真,也就顺着看完了
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确实明显不一样,在八十一回转变的特别明显,有点硬读的感觉,大概在九十多回左右感觉又有点之前的意思了。
自己看一遍才感觉之前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了解的太过前面,读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原来他(她)是这样一个人”的感觉。
看完了,也没记住多少,但对一些人物走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以后有机会再翻来可能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和更深层的理解吧。
最后金陵十二钗名单: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妙玉 王熙凤 秦可卿 巧姐 李纨 史湘云(默写的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