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了十几年,总是有种困惑,每当我想要静下心来专注一件事的时候,却总是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所困扰。永远处理不完的事情,天天都有的突发事件,在焦头烂额和应接不暇中,慢慢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
人生并不掌控在自己手里,命运总是任由他人摆布和安排,这样的人生活成了他人眼里的乖孩子,却不是真正的自己。
在观察了很多成功人士的足迹后,我发现少而精的生活源于少而精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到“少而精”的生活和工作,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活成自己的样子呢?
我在《精要主义》中找到了答案,翻开书的前言,林语堂的一句话,让我顿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生之智慧,在于摒弃不必要之事”。
我们的人生需要设计,以一种精要的方式,而不是任由他人摆布,所谓命运的安排,不过是自己放弃了选择而已。
格雷戈·麦吉沃恩
被誉为“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如果你不知道史蒂芬·柯维是谁的话,请自行百度其资料。如果你对自我提升有想法、想行动,可以先阅读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对于你肯定会有所帮助。
格雷戈·麦吉沃恩作为一名精要主义的提出者、倡导者和领导者,其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直抵精要。
要成为精要主义者,首先需要认同其基本价值主张:“若要最大限度成就真正重要之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这是个前提条件,如果你还要做以前的“好好先生”,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有求必应无私奉献,那么下面的内容将不适合你。
一、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
改变的第一步是思维模式的变化,作为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只有一句话:“时间和精力只用于有意义的事”。归纳一下,只有六个字:“选择、甄别、取舍”。
选择
选择是一种能力,你不使用,别人就会替你使用。
被人安排的人生,是因为你放弃了选择的能力。做到自己选择,是成为精要主义者的前提。
甄别
我们要区分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认识到做的更少、效果更好。
多用时间来辨别,以便于我们用更少的时间来做,多思考、多甄别,行动源于思考之后的判断,而不是依赖于情绪和本能。
取舍
舍弃大多数无用,我们才能在少数有用的事情上倾注最大的精力,获得最大的回报。
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明确目标才能知道取舍。
二、成为精要主义者的三个步骤和十五个要素
第一步 探索
区别无意义的多数和有意义的少数。
要素一 抽离,探索和思考留出空间;
要素二 审视,关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要素三 游戏,拥抱内心孩童的智慧;
要素四 睡眠,保护你的身心资产;
要素五 精选,只接受前10%的机会。
要给思考留出时间和空间,思考什么是真正重要之事,适度放松、充分休息,不要多选只能单选。
第二步 排除
摆脱无意义的多数,拥抱有意义的少数。
要素六 澄清,做一个以一当千的决定;
要素七 勇气,优雅说“不”的力量;
要素八 放弃,止损就是最大的赢;
要素九 编辑,看不见的艺术;
要素十 边界,设定界限会带来自由。
不放弃选择的能力,对于无意义之事说不,懂得合理的拒绝别人,才是真正的成长。
第三步 执行
让有意义的少数做起来毫不费力。
要素十一 缓冲,充分准备带来优势;
要素十二 扫除,锁定你的“最慢行进者”;
要素十三 进步,小胜的价值;
要素十四 心流,常规造就天才。
要素十五 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备无患成就卓越,内化于心形成习惯,要事第一造就高效,持续行动造就天才。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精要主义 读后感 第(2)篇想了解这是什么书就看我评论的前面,想知道如何高效阅读这本书就直接翻到评论最后一段!n这是一本改变思维的书,通过对比让你明白精要与非精要的区别。如果你企图读完这本书就想让自己变得精要,那我想你太天真了,这本书只是给了你一套理论,让你从思维方面有个精要的认识,具体如何去做,虽然书中有所涉及,但前提是你先要找到你自己的核心目标。如果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本书读了之后也只能是给自己精要主义的路上增加一种精要主义的障碍,也就是说,你又多了一套理论,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还是徒增烦恼!n找到自己的核心目标!这就是另外一门学问了,我认为此书并未涉及!n此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更少,但更好!这个理论可以结合《断舍离》一起来理解。有些东西并不需要,他们只是在占用你的精力!n所以,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要做的就只有专注,不让其他任何事来分散我们的精力,因为我们不是超人,尽管可以一心好几用,但我们只能专注一件事!n清晰的目标加精要思维,一定会让你走向成功!n阅读此书的真正方式是看目录,然后翻到每章小标题最后一页内容的精要tips,不明白哪一条就往前面翻,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做也是书里说的以最小成本开始,省事省力,还可以加深印象,何乐而不为!
精要主义 读后感 第(3)篇译者在后记中写道: 但凡有点能力和精力折腾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碌碌无为过完一生的。时间过得太快了,担心在不经意的时候发现自己增长的只有年龄,事业家庭没有起色,只有雄心和精力在一点点减少。我想这也是史蒂夫科维和本书作者还有很多其他不怎么成功的成功学作家非常活跃的原因之一吧!我相信其中有怀揣美好愿景,希望帮助人们生活更好的作者的,但是我很好奇的是只通过大量事例的堆积得出的结论,有依据吗?很多行为的发出者是大脑,我期待有更多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但是书中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人的精力很有限,尤其是随着你社会地位的提高,人们对你有更多的要求和期待,你不得不完成很多专业之外的事。但是无论做什么决定,都要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重不重要,它对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