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件件讲透,曹操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奸诈、狠毒计谋;n一页页浸透,曹操体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情怀。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n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这本书讲述了《三国演义》里面一笔带过的故事,特别是在曹操成名之前的,对曹操个人发展起这关键作用的故事。这些故事简单、透彻、细小而真实,比《三国志》这些所谓的专注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接触而产生兴趣。首先,感慨一下作者。六神磊磊,以前对他的认识仅限于“一个写金庸的人”,后来偶尔看了他的《六神磊磊读唐诗》,觉得“哎呦,原来不仅仅是个爱看武侠的人”。再延伸到这本书,不说书的艺术价值或者历史价值几何,单就去查这么多人物背景,弄清楚并讲到他们的生平(读此书期间也出于好奇查了个别人物的介绍,与书里的吻合度比较高,推测此书演绎的成分不太大,但究竟有多尊重史实,鉴于本人三国知识实在太少,不敢妄下评价),得看多少资料得做多少功课啊。这个“六神”其实跟我也算是同龄人,反观自己,现在浮躁的很,并不能沉下心做这样的事情。所以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的。第二,这是个“官二代”打江山的故事。虽然曹操在当时很多世家大族人眼里,是个不登大雅之堂的所谓“宦官遗丑”,虽然他爹“三公”的位子是买来的,但却让他有足够的条件去读书学习,让他有机会见识和结交到同时代最牛逼的那些人,让他的圈子特别的“高大上”,并让他的能力能够被一些特别牛逼的人见识和认可,甚至可以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出世或入仕~n第三,曹操其人。以前对曹操的认识:阴险狡诈(好吧我承认我是刘皇叔那边的)+三国里最会写诗的头头。此书读过,曹操的形象更全面:大军师家、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同时,颇具智谋,一般的谋士可能还不如他本人。曹操的一生都在打仗,自董卓入京至这位枭雄离世。好像除了在孙权那里沒占到过便宜,剩下可谓百战百胜,既懂识人用人又懂排兵布阵。至于文学更不必说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像“锄禾日当午”一样已经形成多少人的固有记忆,怎么都忘不掉了。所以其军事才能和文学才能都绝对当得起大家称号。另外,书里认为其“政治才能”略逊一筹,可能也确实是时代所限吧。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书里介绍了曹操从政初期,其实也是个为国为民,嫉恶如仇,有着热血情怀的好干部。无奈时势所迫,最终成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感觉作者对他是理解的,给了他各种理由来解释他的种种暴行,所以此书才取为卑鄙+圣人这个看上去自相矛盾的名字。然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后期的行为可否被原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第四,人才是分类型的。曹操自不必说,委身袁绍也一直蠢蠢欲动。另外出身低微如刘备,编草鞋卖草鞋的,但却有一帮英雄谋士,甘做臣子追随他成就他,而他无论投奔于谁,如吕布,如袁绍,甚至曹操,无论拿到什么样的位置和待遇,都不能阻挡他另立山头的命运。而大智大忠出身又无比的好的荀彧,却甘心做曹操的谋士臣子,以至于铸就最后让人唏嘘的结局。所以,何必苛求或者计较自己某些事情做不好呢,可能只是你本来就不是这方面人才而已,换块领地,或许就非你莫属了️n第五,些许感慨。“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乱世是出英雄,可英雄是踩着多少人的鲜血爬起来的。生于战乱,无论你是达官贵人,士族大家,还是贫农雇农,是皇帝、大臣、将军、诸侯、土匪、农民、流民,说掉脑袋就掉脑袋,而活着,才是所有生命意义的基础。而如曹操这样的枭雄、大人物,眼睛一闭,身后事其实也是无能为力。一辈子打仗打来的基业,也不过子孙三代后就江山易主。所以,活着时孜孜不倦追求的很多东西,或许远不如享受生活本身来的重要吧。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2)篇历时数月慢读这本类似于《明朝那些事儿》的经典书籍。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一件件讲透,曹操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奸诈、狠毒计谋;一页页浸透,曹操体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情怀。曹操去世1791年来,曹操本人最服气的曹操全传!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翻开这本书,您将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个独一无二的家伙,进入曹操尘封了两千年的精彩内心世界。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3)篇139小时,三个月时间终于读完了,书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曹操的一生,让我震惊的是作者对于心理活动的刻画真可谓入木三分,从中年时候的英姿飒爽,野心勃勃到暮年时候的内心孤苦,无奈之感,刻画了一个矮小却伟岸的身影的一生。他有举世无双的才能,一生节俭,却也杀人无数,一意孤行。卑鄙的圣人这头衔可以说名副其实了。借用句话说就是历史上的大忠大奸皆相似,唯有曹操大不同,不管怎样,他还是他,终究被历史铭记了。读每部历史书,除了主人公,我总能记下一个人的名字,明朝那些事儿中是徐阶,这里是郭嘉,如果他不纵情声色,而把身体搞垮,37岁便含恨而终,我想曹操会不会早就统一中原了,历史就会不会因此重写,后人记住的大概不是诸葛亮,而是郭嘉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罢了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