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24个比利读后感(3)篇

24个比利
作者:丹尼尔·凯斯
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即将改编成电影《拥挤的房间》,由好莱坞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而且其题材直接来源于真实案件,而且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有争议的案件之一。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连续强暴案嫌犯比利·米利根被警方逮捕,但是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居然毫无记忆。事实上,在他体内总共有24个人格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都不尽相同。这些不可思议的人格,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他到底是个欺骗公众的骗子,或只是个不幸的受害者?父亲自杀,继父百般虐待,这让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这个世界──多次自杀,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来安慰、保护自己,这两种力量纽结在一起,将比利撕成碎片。
24个比利读后感 第(1)篇

太震撼了,读完这本书才对多重人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原来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如此强大,强大到可以改变身体的结构,就像最后测试比利的脑电图显示的两种不同的脑电一样。

融合后的比利,体格没有里根强健,说话没有亚伦流利等,其实这一点很让我深思,是什么样的原因出现的这种情况,原本就是同一个人啊,还有分裂的比利在一个人格窃取时间后,其他人格是如何休息的,又或者当一个人格正在做一件事时,另一人格是如何从事另外一件事的,每个人格的身体结构,像身高、发色这种硬性的条件是如何不同的,这些都太不可思议了!!!   

对于比利的遭遇更想说明的是关于精神病人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惩罚很值得探讨,就拿比利来说,他自己是一位深受悲惨遭遇的人,所以才逼成人格分裂,他自己本身也是受害者,在进行犯罪时也总是好坏人格交替着,但说是他的其他人格进行的犯罪而不是比利,这个说法也不可服人,毕竟任何人格都是比利的一部分,所以他得为他犯下的罪行承担责任,可我们作为外界人士也要对精神病人有些许理解和宽容,在比利被关进利玛医院后所遭受非人的待遇,那些虐待精神病人的人是否也该受到谴责!浪子回头金不换,至少融合后的比利再为社会奉献他的价值。

再说说家庭和社会对一个孩子造成的影响,比利成为人格分裂者因为家庭的不幸,他的母亲没有给予比利足够的爱,与一些不正经的男人交往又带给了比利无止境的痛苦,毁了一个极具天赋的孩子,后又因社会的对他的不理解让他遭遇非人的待遇。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爸爸和妈妈的角色至关重要,缺少任何一方的教育都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在家里面,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从小到大都被爱包围的孩子较一个从小到大缺少爱的孩子而言,他们会更懂得爱自己,也更懂得爱他人,他们的心会更加纯净!

一直很喜欢心理学,越加探索越觉得心理学的奇妙和强大,先别说外面的世界有多复杂,自己小小的内心世界就足可以让你花尽心思……



24个比利读后感 第(2)篇

首先强烈推荐一波,好久没读到让我这么兴奋的作品了。

在读到多一半的时候,真的有一种羡慕比利的看法,一个人有24个人格,是多么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也是多么的可爱有趣。尤其是读到人格制定的原则,不浪费时间,努力学习和提升自我,艺术,医学,机械,电气,法律,写作,格斗,射击,口才……来个大大的赞叹,活生生一部“择天记”。在后面还出现一个没有名字的人格(人),那是个哲学家。“远离了真实的世界,我能够友好地相处”,这是对现实社会的绝望,对人类愚昧狭隘自私的鄙夷,是一种自我超越。

原本是不想悲天悯人的表达感慨,但读到最后面真的是让人感动,假如比利自杀了,那么所有人都有罪。

再次做一些延伸,精神病人(人格分裂患者)怀疑自己来到世上是个错误,但主要在于他为什么得精神病,社会、家庭和教育都应该负主要责任,别说什么内心脆弱,比利多少次走到崩溃边缘不都活下来了。

关于对妇女儿童的关注,别总停留在伦理道德层面,人性远比你想象的可怕,就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心存一份善意吧。

对精神病人的偏见,这个社会太多偏见了,强迫别人去接纳也是不现实的。只能表达个人理解,精神病人在生理层面只是精神失常,而以哲学层面讲,这个“失常”反而是跳出了人为自己设的规则和枷锁,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精神自由,灵魂得到解放,万事不入俗尘,一个人的乌托邦。

最后,我想说即使对精神病人评价再高,影响也不会很大,毕竟社会偏见太重。记得小时候被精神病人追着跑真是吓坏了。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做的希望就是多一些善意,对精神病人及家属多一些尊重和支持吧。

24个比利读后感 第(3)篇

相比《二十四个比利》这个名字,我还是更喜欢即将改编成的电影的名字——《拥挤的房间》。当然,不仅仅是名字,将由小李子出演的这部电影相信会比原著更加让我喜欢。回想起电影《禁闭岛》里小李子的表演,我现在对这部电影已经有点儿期待了呢。

其实这书加入我的书架已经好一段时间了,之所以放到现在才读,是因为之前机缘巧合,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二十四重人格》。相同的类型,相似的书名,那就必须要有所割舍,至少得有先有后了。本着“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原则,当然还是选择先读没有购买的《二十四重人格》啦。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挺明智的,因为《二十四重人格》就是作者的自传,更妙的是,作者还是一位心理学博士。这样一来,原本难以理解的世界在作者的笔下变得豁然开朗了起来。有了《二十四重人格》作为过渡,再来面对《二十四个比利》就不会觉得不知所措、不知所云了。所以,在读《二十四个比利》过程中感到迷茫的小伙伴们,不妨去读读《二十四重人格》,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嘿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