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灵魂里有一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暖,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囱上的淡淡薄烟,然后继续赶他们的路。”
梵高从来不是一个天才,甚至是个叛逆的偏执狂。但是人并不是生来就天赋异禀,在不断追寻自我认同的过程中,与自身作对的事物都会成为荣耀的见证。对梵高来说,是松柏树的生命之火、是煤矿工人的救赎、是向日葵的魔力、是麦田的朴实、是莺尾花的神秘,构成了在他生命历程中所赞叹以及所要抛弃世俗化的自我融合。
梵高在得了癫痫病后自己在信中有说:
“如果我没有得这倒霉的病——那我将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啊。”
很佩服梵高这种乐观的自我安慰和自我认知。甚至有理由相信,梵高并不是一位只会与人冲突、满嘴牢牢骚骚的人。他只是在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任何愚蠢世俗的批判他都会百分之百的驳回;特别是在他扑朔迷离的死因上,我更乐于相信是他最后对抵抗世俗所做出的牺牲行为。梵高曾经写道:
“不幸的是,我们不得不屈服于周遭的环境以及所处时代的弊病,不管我们愿意与否。”
也许执着的人本该就与磨难为伴,将痛苦运用自如,调和成色彩来刻画我们世界上的欣喜、快乐、美丽,这样才能将饱受折磨的人生痛苦转化成深邃的美丽。如梵高后期画作中无尽的漩涡笔锋一般,用力量、战栗、愤怒,迷失在宇宙的中心找寻最初的记忆。
“死很难,但活着更难。”梵高传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始读之际,觉得自己要疯。啃读之中,觉得自己要疯。强有力的情绪攥着我令我几欲窒息,对梵高的好奇又鼓起我读下去的勇气。不断地逃逃逃,努力地抽离抽离,才觉得能喘上一口气。这真是一本神奇的大部头!n初读时,感到作者的文字在向茨威格致敬,努力客观又处处主观。待至末尾,又深感作者之不易:当你们埋头于浩瀚的一二手资料中,如此近距离接触文森特及其家族时,岂不比我更崩溃?[流泪]n容我悲观地想:悲剧的遗传因子总有爆发的一天!n容我乐观地想:是金子总要发光。至少文森特生前已有了翻身的前奏。容我保留一些幻想:如果文森特少时,父母就能接受他的与众不同,不像扔掉包袱似的把他送往寄宿学校,后来的发生的事会不会不一样?n容我也疯狂一把:如果我也像文森特一样一直以来不间断地失败,从未享受过成功的喜悦,我是否也会错乱迷离?n阴郁的天空,迷魂的阵,特立独行遗世而独立,又受不得无人理解的痛,这焦灼必将灼灼燃烧而至熊熊大火。但我们仍保有希望:即使诸般坎坷消极懈怠光明燃起又熄灭,文森特终是画出了明亮的作品。纵他有性格的缺陷一度歇斯底里,至少他仍坚强地活!n又,关于实体书:n厚,词典级,字小,排版不适。若能分成上下两部,效果当好许多。详注与更多图片有专门的网站方便查阅,有开创性,也考验外语水平。n关于提奥:n可怜的孩子,一身挑千斤,生前身后都可怜。好在后来,提奥的后代从文森特的画作中受益良多,算是补偿。
梵高传读后感2000字 第(3)篇断断续续地看了很久终于把这本史诗级的梵高传看完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啦[傲慢][傲慢]!本书从梵高的家族起笔到梵高的出生、成长、走上绘画的艺术之路、与整个家族的对抗、一生对弟弟的愧疚、到为了得到家人的认可、得到世人的认可,孤独寂寞的梵高奋斗了他年轻的一生,一路走来的辛酸心理历程,所有的一切一切都用色彩倾注在了画版上,那么多传记,能引起共鸣,能跟随着梵高的成长过程读者的情绪起伏跌宕,唯有此书,对前篇的家族介绍有点冗长,是为了后面的伏笔,穿插着梵高与家人朋友们的通信,特别是与弟弟的书信往来,客观地反映出来了梵高的不同时期的性格特点,将他的七情六欲及情绪的释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同时期的独特绘画风格,都生动有趣地详细介绍出来,毫无违和感,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了当时的情景,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梵高的心灵世界的那份热情和那份平静!历经10年完成的巨作,尊重历史,重现了割耳风波及自杀的历史真相!值得慢慢品味的一本书!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