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仅感动孩子,这本书在我少年时期没有读过,反而在二十几岁的年纪里来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小一辈的,桑桑,颓鹤,纸月,杜小康,细马,他们每一个人都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从一开始我是不喜欢桑桑这个人物的,因为觉得他很调皮,对颓鹤那样欺负,可是到最后,我最喜欢的却也是他,他对他的每个朋友都那么用心,对颓鹤,对纸月,对杜小康,对细马,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就在想,我现在总觉得十几岁的孩子还小,他们懂什么呀,可是这一刻突然觉得他们懂,他们甚至比我们还懂,他们天真,愿意为了朋友做出牺牲,愿意相信,心里懂得不比我们少。除了少年这条线,还有桑桥,奶奶,邱二爷邱二妈,杜雍和,蒋一轮,还有那些从没出现过,只在别人最里出现过的人,觉得他们总是那么淳朴,也那么急功近利,那么在乎面子,与孩子的那种天真烂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当我们知道身边的人不久就将离开我们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不在做作,我们愿意把这世上我觉得最好的东西都给你,其实多希望从一开始就这样,为何非要等到命不久矣时才觉得时间生命的可贵,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善待自己,善待爱你的人,因为人生真的很短,短到有些人你还没好好告别,就是一辈子,你以为还有下次再见,其实可能那就是最后一面,所以,珍惜当下吧,尽量活得开心,随性,去做你想做的事,去爱你想爱的人,去见你想见的人,当你善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善待你,当你爱别人,别人亦会爱你。
草房子 读后感 第(2)篇看完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喜欢,一种需要慢慢回味的喜欢n固执的认为,这本所谓的童话书是写给成人的,一如小王子n固执的认为,此类文学幼时仅能做故事看,孩子是看不懂里面的人事情事的,不同的年龄看这本书也是会有不同的感受的吧n虽说书里写的都是孩子们的故事,却包括了大人世界里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包括了童年世界里的苦闷惆怅心酸迷惘n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一直不同意这句话,少年怎么不愁,愁得很~n大家的生活都是艰辛的,秃鹤,纸月,白雀,秦大奶奶,细马,杜小康,蒋一轮,似乎每个人的身上都能找到共鸣,然后这些苦难,最后都会得到和解n于秃鹤,无谓及无畏便是无知嘲笑的最好解药n于蒋一轮,纵使白月光很美,但珍惜眼前人才是最重要的n于白雀,有些幸福错过了便不可挽回n于纸月,桑桑家是她的温暖来源,于桑桑她是他心里的那束光n于秦大奶奶,固执了一辈子,最终和这片土地和解,众人送葬的场面未再现过n于细马,生活在物质上给予他磨难,却在情感上给予他回馈n于杜小康,家境高开低走,但是半年的放鸭生活缺给予了他一辈子的财富,他看起来不一样了,他将是麻油地最有出息的孩子n于桑桑,一开始享受病魔带来的那些娇气的待遇,后面的一蹶不振,珍视亲情友情,约会理解奉献……n总归是童话故事,主人公最后痊愈了,生活于我们是仁慈的n欢笑与苦涩中,我们慢慢长大,渐渐走远…n蔚蓝的天空,幽静的山谷,绿葱葱的草地,金灿灿的麦田,小溪里欢腾的鱼儿,江面上飘荡的渔船……n
草房子 读后感 第(3)篇这里面有很多感人的情感和故事。正如作者所说,感动是不分时代的。故事里每个孩子都有成长和收获,秃鹤因为秃顶被嘲笑,也因为对班级的贡献获得尊严和认同;蒋一轮和白雀曲折的爱情,纸月和桑桑朦胧的好感,杜小康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苦难后的成长;桑乔对桑桑的舐犊情深;细马对邱二爷邱二娘这个新家的接纳和担当;秦大奶奶开始的固执,后来的融入。人类在群体中生存,有碰撞有融合,推动他们感情升温的正是给对方释放的善意和爱。
《城南旧事》写的民国童年,《草房子》写的1962年的乡村童年。很喜欢这些童年的故事,单纯朴素,真诚善良,是人最初的样子。多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