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五本书《激荡三十年》(1992—2008)
30年的中国经济奇迹,是一种无比务实的经验主义价值观的胜利。
30年来,人们曾经激烈争辩的“姓资姓社”问题,如今早已达成共识,一些被视为改革标杆的地方和名词,如“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及蛇口经验也已失去光彩逼人的先发效应。
1992年邓小平出席十四大,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全党的代表大会上,从此改革总设计师淡出舞台,退到幕后。如果说1978年开启了改革的帷幕,那么1992年则是改革的转折点,这一年,让我们明白,改革不仅仅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还要卸下包袱,脱下鞋子,轻装上阵。
相比于前15年的草莽英雄,1992年新一轮的机关党政干部10万人下海,则给改革开放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被武大学长陈东升总结为“92派”一代,代表着高学历、体制内精英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改革开放的动力也从思想观念的解放转向制度创新,现代企业管理也替代了草莽江湖。
1992年,朱相从上海进京,日后这位继陈云之后又一位懂经济的官员,奠定了中国未来直到十九大之前的经济路线。
无论是清理三角债,还是清理金融领域体制外活动保证资本体内循环,还是用5年时间解决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还是分税制改革加强中央财政权威,还是双轨汇率并轨主导人民币贬值奠定出口导向型中国经济。朱相以其强硬的手腕勾勒出了中国未来十几年的发展路线。
从改革开放伊始的国有企业改革也迈入了一个新台阶。之前15年的放权企业、厂长负责制、经营体制改革,都被证明是无效的,而在全社会社保体系建设滞后的情况下,破除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只会伤害最基本工人阶级。
而这个阶级是最为革命的阶级。
搞活国有企业最终来到了产权明晰,抓大放小,国退民进,紧紧抓住涉及国计民生的资源金融领域,放开市场经营范围,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效初显。只是成千上万的国企职工则沦为了牺牲品。
一统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统的经济怪圈终于走到了尽头。
集体企业转型也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无论是科龙的潘宁,还是长虹的倪润锋,还是健力宝的李经纬,这些企业家,亦商亦官,他们只是国有企业的管家,但一手做大的企业早已烙下了他们的基因。无论是管理层收购(MBO)还是搞垮国企再行收购,国有资产流失是新左派批判的对象,国有企业改革冰棒理论成了日后纠缠不清的烂账。
这一年,华为和联想的不同抉择,决定了日后两家公司的走向,在最艰难的时候华为也不放弃研发投入,而联想则选择了以市场换取生存,甘愿做代理商。然而事实是,华为证明技工贸而非贸工技才是最终赢家。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冲击亚洲新兴市场的货币,得益于朱相的力挽狂澜,在出口已经乏力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然而也放出了房地产这头洪水猛兽,日后成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也成了最影响国人心态和价值观的怪物。
索性,错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中国,终于赶上了信息革命,新兴的互联网成为了市场最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更催生了无数的新兴中产阶级。
正如晓波所讲,改革开放前30年,涌现了一批企业家。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韧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洁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取一切的手法和编造美丽的谎言。那是个充满一切可能的时代。可我依然希望他早点过去。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 读后感 第(2)篇作者霸气,贯穿中国发展的几个时期,读完需要闭目回忆,如看了一部电视剧一般。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我的成长过程正好经历了这么一个发展过程,衣食住行的变化,生活条件的变化。对了,记得小时候我们玩的枪,是木头削出来的,是铁丝+自行车链条然后用一把钳子和锤子加工做出来的。小时候对着爸妈“哼哼哼”纠缠不休就是为了讨一毛钱买一个冰棍,余下的五分钱还可以买五个大白兔水果糖。小时候爸爸骑着家里的28大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粮站换面粉,五十斤粮票换相应的面粉。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我们都是自己背着书包走路去学校,根本不用父母送,上初中的时候要住校,同学们大都是自己背着一袋馒头,在学校吃三天,周三下午就可以回家一趟,背馒头来学校。小时候没怎么见过五十和一百元的大钞,因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就十几块,而且经常拖欠,因为据县教育局(或者财政局)说没钱发工资,全县教师的工资都发不了,所以,每当发了工资后,爸爸会说这个月发的是去年某月的工资。我那时候还在天真地想:为什么爸爸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得了那么多奖状,国家都不给按时发工资?直到97年我上了高中,爸爸的工资才能按时发放,而且工资已经从当初的十几块涨到1000多块了。八零后是郁闷的一代,因为八零后读小学的时候,人家上大学不要钱,八零后读大学的时候,人家上小学不要钱了。父母攒钱为了给我们兄妹交学费不容易,我们懂事,也从来不乱花钱,97年-2000年,我每周的生活费都是10块钱,基本上一顿饭一块钱,一份菜,两个馒头,一碗清汤寡水的稀饭,有时候吃不饱就加两毛钱再买一个馒头。小时候的农村没什么娱乐活动,家里有一台海燕牌黑白电视机(全村第一台电视机),和一帮小朋友坐在电视机前一坐大半天,直到吃饭时间各妈找各娃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散了。那时候最爱看的就是《西游记》《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最讨厌的就是各种广告,其中一个就是来辉武教授的505神功元气袋,一广告就是半天时间。说到广告,那时候电视广告相当多,品牌也不少,海燕电视,威力双缸洗衣机,海尔电冰箱,飞鸽自行车。对了,还有一个广告,电梯,我们农村娃娃从来都没见过的,广告词好像是“什么什么……上上下下的感受”。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广告也更新换代了,各种品牌的VCD,DVD,摩托罗拉手机,诺基亚手机,格力空调,美的电饭锅,还有印象最深的就是“小霸王学习机”,一直想拥有,可是家里买不起,中学时候二叔从广东带回来一台,我开始只玩游戏,游戏手柄都摸的失去了本色,《魂斗罗》,《超级玛丽》,《tank1990》。后来我发现学习卡也挺好玩的,五笔字型是我看着学习机说明书自己琢磨着学会的,当时感觉很自豪,因为中学的同学都不会,甚至电脑都没见过,更没听说过五笔字型。basic程序也玩着学了一点点,input A=1 B=2 A +B =(回车键) output 3。后来,我在想,如果当初家里有一台电脑,那么我跟比尔盖茨是不是就差不多了?哈哈哈哈。。。
如今,一切都不同了,穿衣都是买,妈妈做的那地鞋也不穿了,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覆盖面积巨广的高铁,航空。2011年,我在东方名城小区买了我人生第一套商品房,建筑面积150平,2000多块一平,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也就买过这么一套房子,现在再也买不起房子了,因为房价已经上天了,只能叹息一声:房价涨的比高铁速度快。
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 读后感 第(3)篇作家吴晓波的著作《激荡四十年》洋洋洒洒,采用宏大叙事和白描勾勒的方式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改革历程用上中下三部书贯通体现了出来,读来颇有历史传记的意蕴。水大鱼大,一语中的,各路英雄竟显本色,中国经济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作者集中观点论证了国企改革的先天不足,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或然性,虽不是深入了解国企改革的细节,但我对文中部分观点不敢苟同,民营经济的发展确实遇到一些瓶颈问题,加之外商投资优待政策,发展更为激烈,或许王石的观点颇具启发,当前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局面仍会维持,这是历史发展之必然。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法治社会的建设不断推进,未来公平有序的竞争或可实现,凡事存在必有合理之处,应当对此抱有期待,我想吴晓波先生也是认同此观点的。当然,我们需要有思想的急先锋,需要历史经验总结和鞭策警醒的声音,过去是,现在需要,将来也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