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为什么?》读后感1600字
这不是本好书,因为它太浅显,没有半点让人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猜测的意味;这是一本比一般要好点的书,归类于言情又不是言情,以现实题材写作,聊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被人时常遇到而容易忽略的小细节问题。能找到这本书的人,或许和二爷一样,都是冲着题目“结婚”二字而来,要么是已婚了,想将自己的婚姻生活维持得更好些;要么是像二爷这样,未婚,却对婚姻充满疑惑,想寻求答案而来云云。
发达的社会对不同时代的孩纸婚姻观影响不同,越现代越开放的明显。60年,70年父母那一代,结婚大多靠介绍,对喜欢的人也只能远处观望,牵个小手都脸红心跳;作为后辈的8090年代,初高中开始情书满天飞。初高中的年纪,没了初夜的,怀了孕的已见怪不怪。以至于上了大学直到大学毕业,你告诉初恋是初夜,初恋还持怀疑态度对着个床单左看右看。2018年,80.90年代,先结婚的一批早已孩子打酱油,没结婚的一批也在赶往结婚的路上,只是后来者比前边一批更时尚:怀了孕,有了孩子才被迫结婚。而95后,00后也赶时髦。作为独生子女,95后00后,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减少对经济的焦虑。相比于80后,90后,他们敢于借钱花钱,敢想敢做。这就为什么最近不少热播的电视剧中出现“小奶狗”的影子了。这里不是刻意的去比较,而是想说明,时代变迁,对人们思想观念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这又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婚姻观和爱情观。
对啊,结婚,为什么呢?为什么要结婚呢?这个从不知道几个世纪前文明社会开始,就纠结人类的话题,深刻又沉重。事实上,在结婚前了解婚姻二字的又有几人?可偏偏这世间男人理性多现实,女人感性多痴情,男女思维逻辑属不交叉的平行线,意味着男女无论是在一起还是共同组建家庭,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经历,去感受,去磨合并从中不断的学习。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读一读格雷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书。不过遗憾的是,此书已在微信读书APP中下架。有兴趣的盆友可以从别处要来品一品。恩,好书~
很多人,未曾试着了解婚姻,就匆匆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从此婚姻就真成了坟墓。岂能是一句“确定了眼神,我遇见对的人”如此简单了得?说说我身边结了婚的朋友吧。
姐妹A,身材样貌女神级别,跟异地男友相恋多年,男方说有房有车。后来去男方家一趟回来,哭着吵着,跟家人大打出手。家人把她关在房间,打死不让她嫁给家住农村瓦房的男友。后来小姐妹经人介绍,认识现在的老公,不到一个月,就摆酒领结婚证,怀孕的时候,空间盆友圈各种抱怨老公对自己不好。极度缺钱花,经常朋友圈发微商护肤广告。
同学B,大学毕业工作一年,怀孕之后结婚。婚后一年不停的发牢骚,抱怨老公不好,抱怨生活。现在孩纸长大一些,出来做事,没有了之前怨气,整个人容光焕发,精神面貌很好。还有盆友C、D、E等等,无一例外,她们的共同点都是开始结婚的1-2年都抱怨柴米油盐,抱怨老公,抱怨生活,此外没有其它。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有人说有个长期稳定的性爱伴侣―解决生理需求;有人说完成结婚生子的使命―繁衍后代;有人说有个可以相互依赖,相互陪伴,相互提供温暖的港湾―不孤独;有人说,因为想爱,所以永不分开云云。你是哪一种呢?
为什么不少人,尤其是女人婚后各种抱怨呢?有人说,因为女人感性,爱幻想,天性具有浪漫情怀,即使到了结婚当天都还做着王子和公主梦;有人说,女人婚前对男人的期望太高,没有事先充分了解清楚对方的三观是否和自己吻合,触摸对方的底线。婚后的重新认识,往往让自己大失所望;女人精神上不独立,太依赖男人,男人一旦结婚得手,成了自己人,不再处处讨好女人,女人的心理落差极大;女人经济上不独立,理所当然的认为男人是强大的,理所应当为自己提供一棵经济的绿树,源源不断的金钱满足。但小夫妻婚后,尤其有了孩子大多窘迫,仅仅是柴米油盐都能吵破天。婚前放荡不羁爱自由,婚后束手束脚过隐忍的生活,又有几个能受得了?你身边朋友的婚姻是什么样的呢?或者你向往的婚姻又是什么样的呢?欢迎你的留言,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关于婚姻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