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400字
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经济学的研究生,没有看完《国富论》——亚当斯密最为人熟知的著作,却看完了《道德情操论》——他不那么著名的伦理学著作。之所以没有看完《国》,一方面因为我觉得这本书的重要思想已经融入了经济学当中去,另一方面,当时买的那本国富论是民国翻译的半文半白版本,太难读了,仅读了几章。如果说《国》论述的是社会经济是如何运转的,那这本《道》则讲的是道德和人性。
在这本书中,斯密认为同理心是存在于心中的普遍情感,借助于这种情感,我们可以对是非善恶进行道德评价,进行报答或是惩罚。斯密认为,只有依靠谨慎、正直和自制的美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这本书最强调的三种美德是正义、仁慈和谨慎。正义是只看结果而不看动机,对正义的遵从不考虑个人意愿,需要用外力来迫使人们服从,而仁慈是是指人的动机正当,而不重结果,即便仁慈的动机产生了不好的后果,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动机的纯正。谨慎是对个人最有用的美德,能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目标。
书中还有一个我很赞成的观点是平静能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没有什么东西比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更为惬意的了,而这种心情总是来自于日常琐事所蕴含的点滴乐趣”另外一点是,只有在置身事外去看待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即站在“我”以外的位置看自己时,才能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如果我们不离开自己的位置,同自己保持一定距离来看待自己的情感和动机,就不会作出公正、合宜的判断和评述。”
书中的重点很难有寥寥几句描述清楚,不过还是摘下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句段,留作日后继续回顾吧。
‘人类的幸福主要来自受人关爱的感觉,突如其来的好运很难对幸福产生多大的作用。’
“心灵和肉体上的痛苦也比快乐更能刺激我们的感情”
“我们对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所表现出的顺从和尊敬,常常是从对他们的优越境遇的羡慕中,而不是从对它们给与的善意恩赐的任何期待中产生的”
“我们对优点的感觉通常是建立在那些虚幻的同情之上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和以牙还牙似乎是上帝给我们定好的行事规则”
“人性中都有恃强凌弱的一面,如果没有一种力量威慑他们,他们就会对别人为所欲为”
“美德之所以值得赞扬和回报,不在于它自身存在的价值,而是因为它能激起令人愉悦感情,使人得到情感上的安慰和满足。邪恶的品质却恰恰相反,它们总是会破坏人们已经有的幸福感,甚至还会引发一些痛苦。”
“尽管自私是人的天性,但人的良知、道义和理性又是驻扎在我们内心深处以判断我们行为举止的伟大法官和裁判,它们引导着我们为了他人更大的利益而资源牺牲自己的利益。”
“ 对我们来说最为有用的品质,理智和理解力一定是当仁不让的,我们要根据这种能力去辨别我们一切行为的未来影响,并且预见到从中可能产生的利益或害处。其次是自我控制力,我们靠它来抑制自身的欲望以求获得更大的快乐或避免遭受更大的痛苦。这两种品质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审慎的美德,对我们个人来说,它是所有美德中最有用的一种。”
“每一种生物中最美的个体,一定具有该种生物的一般外形构造中最明显的那些特征,并且和同一种群的其他生物都十分相似。”
“个人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是否幸福。”“个人的健康状况、财富、地位恶化名誉被认为是评判人生舒适和幸福与否的主要指标”
“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感受到报恩的快乐。”
“如果没有程度适宜的自我赞赏,就很难取得伟大的成就。”